第A10版:关注

长兴县芦笋产业农合联:

整合资源要素 打造产业化联合体

  芦笋是长兴县的优势特色产业,全县有芦笋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量超1.6万吨,居全省前列。为促进芦笋产业绿色健康发展,2017年4月,长兴县与芦笋产业相关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经营主体和为农服务组织,共同组建了以生产、供销、信用三大服务为基本元素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长兴县芦笋产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简称“长兴县芦笋产业农合联”)。该产业农合联运行一年多来,已有会员53家,内设销售部、技术部、质检部、信用合作部和庄稼医院等,各项服务工作扎实开展。(一)开展生产服务,推进良种良法应用。该产业农合联组建了由多名经验丰富的会员组成的技术委员会,建立芦笋新品种引进试种基地,探索良种选育和轮作套种等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和普及病虫害生物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先进技术,指导会员提高芦笋产量和品质。并外聘芦笋专家不定期开展专项技术培训,通过农民信箱、微信等发布芦笋病虫害防治信息,引导会员减少肥药使用,实行绿色集约生产。目前,该产业农合联还在生产基地建立了钢管大棚和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设施,引进先进机械设备,推动芦笋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二)统一农资配供,实行农产品溯源管理。长兴县芦笋产业农合联始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对农药、肥料进行严格把控,统一与农资厂商洽谈,批量购买,集中配送,指导会员科学使用。鼓励使用有机肥、微生物肥、水溶肥、缓释肥和生物农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建立农产品追溯管理系统,实行“一会员一码”制,由各会员单位落实到农户,做到生产记录可存储、产品流向可追踪、储运信息可查询。消费者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农产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就可查看到它们的生产、质量检测、保质期等信息,让消费者买得舒心、吃得放心。(三)开展供销服务,培育品牌稳定市场。长兴县芦笋产业农合联通过制定芦笋生产标准、分级整理和安全检测标准,从源头到成品实行统一的品质把控标准,提高芦笋的整体品质。注册“长兴芦笋”公用品牌,指导会员培育子品牌,发挥品牌联动效应。建立定价委员会,根据上海及周边市场的报价及往年同期价格,研究制定芦笋交易指导价,杜绝恶性竞争,提高整体收益。如今,该产业农合联正逐步与周边大中型市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农超对接、物流配送等服务,由农合联统一签订芦笋交易合同,结算交易款项,降低了会员的经营风险。其创造的净收益在扣除发展所需资金后,作为二次返利分配给各个会员。(四)开展信用服务,加快产业做大做强。长兴县芦笋产业农合联为会员开展评级授信服务,授信会员可在农商银行获得较低利率的贷款用于发展芦笋产业;根据各会员生产、交易状况,制定芦笋品质和信用评级机制,探索建立芦笋行业红黑榜,为长兴县芦笋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成立资金互助会,为会员临时资金周转提供便利。
  接下来,长兴县芦笋产业农合联将不断创新举措,推进芦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加强与有机肥厂商的合作,在确保芦笋专用肥效果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惠及会员。二是扩大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探索芦笋种植新模式,包括土壤改良、良种选育、作物轮作、新产品研发等,实现芦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延伸芦笋产业链,通过加工芦笋干、芦笋汁等制品,提高芦笋附加值。四是引进芦笋分级包装设备,降低人工成本,增加产业效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