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种植业

走出去的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些

——2018浙江绿茶(银川)博览会采访侧记

  □本报记者 陈小平 文/摄
  浙江绿茶博览会已举办十二届,走过了十二个省内外城市。今年在宁夏银川市举办的这次博览会,依然带给我们很多的震撼。在几天的采访中,无论是参展商还是采购商,都在向记者传递一个信息:浙江绿茶走出去的步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些。殷切的期望,是对这个平台十多年持之以恒努力的最好肯定。
产业发展有需要
  茶叶在浙江农业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以名优茶为主的绿茶是浙江茶叶的拳头产业。无论从本身产值以及对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还是对提升浙江农业的知名度来看,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7年,我省72个产茶县(市、区)茶园面积近300万亩,茶叶产量17.9万吨,实现农业产值176.1亿元,综合产值超过300亿元。全省采摘茶园平均亩产值近7000元,单位面积产出居全国首位,涌现出了松阳、安吉等一批亩产值超万元的高效示范县和亩产值超2万元的示范片,为广大山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茶区美丽乡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但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形势。
  今年5月,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总计7万平方米的展示展销面积中,绿茶占比并不大。一位来自安徽六安市的参展商甚至“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现在除了浙江和安徽,绿茶的“地盘”越来越小了。展会的面积占比虽然不能说明很多问题,但也反映了问题的一个侧面。
  一位杭州市民李女士则告诉记者,原先自己只喝点绿茶,但连续参观了两年的国际茶博会后,现在自己买了整套的茶具,喜欢上黑茶了。弘扬茶文化,促进“六茶共舞”是我们举办茶博会的目标之一,但从绿茶产业本身发展的角度,不进则退,这种更替值得思考。
  在本次银川浙江绿茶博览会上,连续12次参展的浙江省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马亚平告诉记者,现在全国茶叶产业发展速度非常快,中西部有些省份一年增加的种植面积就可以超过浙江省现有种植面积,政府重视,扶持力度大,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他表示,浙江是绿茶的主产区,竞争充分,市场饱和,浙江绿茶要继续保持相对优势,就必须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外宣传推介的力度。
经营主体有愿望
  “政府带领我们走出去宣传推介,像今天这样来宁夏举办浙江绿茶博览会,这种效果不是我们企业单家独户能做得到的。”马亚平告诉记者,以政府名义组织的宣传推介活动,无论是推广的规模声势,还是举办地消费者的信任度,都是不一样的。
  马亚平告诉记者,“绿剑茶业”现有的省外客户,绝大部分是这些年该企业跟随“浙江绿茶博览会”的过程中积累的,有的已经合作了很多年。也正因为参展有作用,所以他对展会很重视,这次展会他就提前了好几天赶赴实地考察。“这两天我深入走访了好几个县,考察了银川的茶叶市场,发现这里喝茶的氛围还是很浓厚的。经过这两天洽谈,有两个合作伙伴已经基本敲定。虽然现在还是‘零’,但我有信心通过两三年的努力,在宁夏做到千万元级别的销售额,使宁夏成为‘绿剑茶’在西北地区最大的销售市场。”马亚平说。
  无独有偶。台州市旭日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旭日也是浙江绿茶博览会的“忠实拥趸”。“我们企业的省外客户也全部是从历届博览会上积累的,尤其是近几年去中西部地区举办的几届茶博会,效果特别好。”许旭日说。“以前觉得中西部太远了,现在不一样了,西部的一些老客户都是网上下单,物流发送,双方甚至一年见不上一面,生意照样做。”许旭日告诉记者,这次银川茶博会,他吸取了上次参展备货不足的教训,特地多备了些货。“上次带的货,提前一天全卖完了,最后一天只能唱‘空城计’,主要还是思想认识不足,认为中西部地区对绿茶的接受度不会很高。这次我特地多发了好些货,希望能坚持到展会最后一天。”
  企业经营以追求效益为目的,出省展示展销相比省内,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财力,但只要有效果,经营主体们一样会积极参与。许旭日就告诉记者,只要有效果,哪怕自己多花些费用,也要积极争取参加。“走出去推介,不光是帮我们开拓了市场,同时也在改变着我们自己的思想观念。以前总以为绿茶市场多在东部沿海一些城市,中西部地区消费习惯不一样,市场空间有限,但真的走出去了,才发现并不是这样的。以后最好推介的次数能更多一些,推介的地区能更加广泛一些,除了中西部地区,也可以到深圳、广州这样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去。”这是马亚平对浙江绿茶博览会的新期望。
新兴市场有呼唤
  8月24日上午,新昌县人民政府在银川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大佛龙井品牌推介会。记者在推介会现场遇到了正在津津有味“听会”的银川市民吴文举。
  吴先生跟记者是同行,也是媒体人,但今天他坐在这里并不是来采访,而是以一位老茶客的身份来的。
  “我喝茶很多年了,主要喝花茶和绿茶。”吴文举告诉记者,银川市民喝茶的品类很杂,没有相对集中的偏好,什么茶推荐得多就喝什么茶。
  “西湖龙井、安吉白茶我知道,但这个大佛龙井我今天才听说,刚才喝了喝,味道蛮好。以前真的是不了解,这次看了看,原来浙江有这么多好茶叶,你们应该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吴文举说。
  与吴文举和“大佛龙井”的“初次相遇”不同的是,银川茶商梁志荣在银川经销“大佛龙井”已经有20多年。梁先生与“大佛龙井”的渊源来自他的父母,他们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新昌到宁夏的支边人员,后来在宁夏落户生根。“银川很多市民来自五湖四海,以前以喝花茶为主,现在绿茶的销量开始慢慢上升,我的茶庄现在每年的销量都在5000公斤左右,主要是一些企业和政府部门单位的客户。”梁志荣认为,绿茶冲泡简单,口感清纯甘冽,尤其适合单位上班的人饮用,不需要很复杂的工具。“举办这样的博览会,让银川市民能更多地了解浙江的绿茶,对我们做浙江绿茶生意的人来说,再好不过了。”这是一位银川茶商的热情邀请。
  邀请的不光有茶商,还有主管部门的领导。“宁夏虽不产茶,但宁夏人素有喝茶的传统,茶叶消费量很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高端茶叶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浙江绿茶知名度高,高端产品多,一定能在宁夏找到广阔市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农牧厅种植业管理局局长康波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