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休闲

浙江又添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来一趟饱含智慧的清凉之旅吧

  近日,衢州龙游姜席堰申遗成功,被确认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中国此次入选的还有四川都江堰、广西灵渠、湖北长渠。到目前为止,浙江已有5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数量居全国第一。夏日炎炎,不如去这5个地方感受清凉和智慧吧。
姜席堰
  位于浙江龙游县,创建于公元1330年至1333年,为时任龙游达鲁花赤蒙古族察儿可马主持修建。姜席堰建设施工等技术均超越了当时,自创建680余年来,一直发挥着灌溉作用。历史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最多时灌溉面积曾达5万余亩。
  1973年以后,姜席堰渠系经过整合优化,目前灌溉渠系有总干渠和东、中、西、官村四条干渠,总长18.8公里,四条干渠分设15条支渠,总长度30.87公里,主要灌溉龙洲、东华街道和詹家镇所辖的21个行政村,灌区总面积3.5万亩。
  文献记载17世纪姜席堰有子堰72方,沿渠还设有水碓和筒车等水力工具,便于农户加工和提水灌溉,这种工具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至今还有一些地方留有水碓遗址,并以当年的水碓名作为标志性地名。
  姜席堰还为灌区居民提供生活生产用水。1736年,姜席堰水引入城濠,城内河渠相连,既解决了消防和居民用水,又使城内“西湖”和“泮池”恢复了旧貌,至今,姜席堰入城之水仍在使用。
  周边玩点:
  提到龙游,大家的第一反应都离不开龙游石窟。的确,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龙游石窟,建筑气势磅礴,设计巧夺天工,雕刻精美绝伦,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探访完龙游石窟,再去龙游民居苑走走。民居苑的古建筑群雕刻精美、技艺精湛,展现了龙游灿烂悠久的姑蔑文化,也是中国史上十大商帮之一“龙游商帮”的史证。
  这些美味记得尝:
  龙游发糕 传闻乾隆当年下江南,品尝了龙游发糕,对其色香味形大加赞赏。自此,龙游发糕就一直作为贡品出现在皇家饮食中。龙游发糕色泽洁白如玉、孔细似针、闻之鲜香扑鼻、食之甜而不腻、糯而不粘。
  龙游芋头粽 龙游的粽子吃的时候一口就一节,像啃甘蔗。粽子里是农家芋头和肥瘦相间的鲜肉,还有美味的剁椒酱,慢火炖煮2至3小时,特别入味。
太湖溇港
  位于湖州,源于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始建于春秋,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它集水利、经济、生态、文化于一体,具有排涝、灌溉、通航等综合效益,在世界农田灌溉与排水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太湖溇港主要分布在沿湖的浙江湖州、嘉兴,江苏苏州、无锡等地区,是本土先民用智慧创造的,适应太湖南岸地区地势低洼、河网密布特点和水土资源条件的特色水利工程体系。
  周边玩点:
  到了太湖溇港所经的吴兴义皋村,记得去西塞山走走看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的一首《渔歌子》勾起了人们的无限神往。沿着古道爬到山顶,俯瞰一湾碧水,看夕阳西下,寻觅白鹭身影。
  这些美味记得尝:
  丁莲芳千张包子 丁莲芳千张包子已有百余年制作历史,肉嫩不腻,香气四溢,用纯精肉、开洋、干贝等作馅,豆制品千张作皮,包成包子,再配以粉丝。别看是再寻常不过的食物,但一口咬下去,能感受到满满的匠心。
  周生记馄饨 在湖州“四大名点”中周生记馄饨和丁莲芳千张包子各占一席。馄饨形状酷似元宝,馅心选夹心肉、笋衣和黑芝麻等,馄饨汤的熬制用腿骨、鸡脚骨等文火煨成乳白原汁兑成。尝一口欲罢不能。
诸暨桔槔井灌工程
  位于诸暨市赵家镇。古井主要分布在泉畈等村周边,这里的桔槔提水井灌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南宋。这种最为古老的灌溉方式至今仍在泉畈等村使用,当地人现在还用提上来的井泉灌溉水稻和樱桃等作物,堪称灌溉文明的活化石。
  古井蓄水,桔槔汲水,这一传统的农耕方式由来已久。约公元前300年,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记桔槔,“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秦汉之际,桔槔和井灌随着农业发展很快遍及中国广大农村,直到20世纪初逐渐消失。
  周边玩点:
  赵家镇产香榧,这里有座中国香榧森林公园。这里集聚了6000多亩香榧,是世界上香榧栽培面积最大的地方,拥有香榧古树3万多株。古老的香榧树盘根错节,有的扭曲多弯,有的高耸入云,在这里可以发呆一整天。
  这些美味记得尝:
  糖央 若是问诸暨人最爱什么小吃,糖央一定能占一席。一层红糖一层白糖铺开,或是佐以红豆,蒸好后用荷叶包裹,放凉后吃有荷叶的香气,口感爽滑又柔糯。现在已经很少能买到这种美味,而且只有夏天才有。
  藤羹 其他地方很少能吃到藤羹,用淀粉含量较高的农作物制作的类似粉丝的食品,用番薯做的就是番薯藤羹。藤羹看上去类似粉丝或米线,但口感更为绵软,当地人喜欢放雪菜、笋干这些配料。
宁波它山堰
  修建于公元833年,与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并称为中国四大古代水利工程,位于浙江宁波市鄞江镇它山旁,樟溪出口处。全长113.7米。一千一百多年前,这座堤堰的建成把江河一分为二,下游的海水无法倒灌入河,从根本上解决了咸潮的问题。
  周边玩点:
  宁波五龙潭风景名胜区是“宁波新十景”,在这里你可以观览溪流飞瀑、怪石险峰,也可以感受浙东山乡风情。山不算太高,拾级而上,潭水澄澈,连空气都无比清新。
  这些美味记得尝:
  猪油汤圆 总吃超市速冻的宁波汤圆,不如去本地尝尝地道的。在缸鸭狗点一碗猪油汤圆,香、甜、鲜、滑、糯,咬开皮子,油香四溢,糯而不粘,鲜爽可口。
  水晶油包 水晶油包咬一口满口流馅,香甜可口。馅子的原料比较讲究,需选肥厚之猪板油,然后将板油粒与盖糖裹入剂子,揉压成扁圆状,再蒸熟。吃多了也不觉得腻。
丽水通济堰
  通济堰自创建以来,唐、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历代处州府官员均为通济堰的扩建、修缮和管理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形成了一套自成系统且完整的维护管理方法,保存在通济堰詹南二司马祠(又称龙庙)内。
  现存的16块碑刻中,以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处州太守范大成于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首立的堰规二十条最为珍贵。堰规内容完备、科学,沿用至今,是世界上最早的农田水利法规之一;碑文撰写、书写都出自范成大之手,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周边玩点:
  古堰画乡素有艺术之乡的美誉,是“丽水巴比松油画”的发祥地。它分为“古堰”和“画乡”,在古堰有一处通济堰博物馆,在画乡有一处巴比松油画馆,是个浪漫而淳朴的艺术小镇。
  这些美味记得尝:
  知了 丽水人爱吃知了是出了名的。他们吃知了先要把头尾、四肢掐去,仅留肚子上的一小块肉,做法有红烧、油炸、椒盐等多种。一口咬下去有种吃小龙虾的错觉。
这些灌溉工程也值得一去
都江堰
  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是我国古代无坝引水的代表性工程,以“乘势利导、因时制宜”和“深淘滩、低作堰”等技术特点著称,引长江支流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目前灌溉面积1000多万亩。
灵渠
  位于广西兴安县,是沟通长江流域的湘江和珠江流域的漓江的跨流域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14年,兼有水运和灌溉效益。干渠上以有坝或无坝引水、提水等多种形式灌溉湘桂走廊沿线农田,目前灌溉面积约6万亩。
长渠
  位于湖北襄阳,相传前身为战国大将白起水攻所开之渠,至南宋时期已形成相对完善的灌溉体系,目前灌溉面积30多万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