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食品药品安全

小菜场也能“高大上”

嘉兴放心农贸市场建设成效显著

  农贸市场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作为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嘉兴市政府将放心农贸市场创建列入了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2018年,全市有39家农贸市场要完成改造升级并达到“浙江省放心农贸市场”标准。
  半年时间过去了,嘉兴市农贸市场改造交出了“年中考”成绩单。笔者从嘉兴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截至目前,嘉兴市已投入3767万元用于放心农贸市场建设,39家农贸市场均已动工实施改造,其中11家已经基本完成,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小菜场也能玩转“大数据”
  上午9点半,嘉兴市经济开发区长新农贸市场内不少居民正在采购食材。市场入口处配有LED显示屏,农残检测结果每天公布,方便消费者的监督。走进市场,笔者看到这里的地面采用花岗岩,每个摊位都配有洗菜池,网络、水电、照明都一步到位,通风、排水、亮度良好。
  这是一家按四星级文明规范市场标准建设的农贸市场,于2014年11月投入使用。2015年市场对软硬件进行了全面升级,成功创建省级放心农贸市场。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长新农贸市场共投入190万元,对市场检测室、保安室和垃圾房进行了改造,市场为销售鲜猪肉、豆制品、冷鲜鸡的摊位添置了冷鲜柜。
  经营户夏文会从长新农贸市场投入使用就开始在这里经营猪肉摊,尽管室外是高温炙烤,但在夏文会的肉摊上有空调,体感较为舒适,除了部分猪肉陈列在外,大部分猪肉都被摆放在了冷柜中。“夏天的时候外面经常有苍蝇,现在有冷鲜柜,更加卫生了,消费者买得也更放心。”夏文会说。
  长新农贸市场的智慧化建设也令人耳目一新。市场管理者告诉笔者,不管什么农产品只要上了电子秤,相关数据都会实时上传到管理平台上,有了大数据的助力,农贸市场的管理也更为“聪明”,这些实时采集的数据可以对接管理部门的数据库,用来追溯菜品源头,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可以很方便地实现商品的追溯。
  长新农贸市场市场管理者告诉笔者,接下去市场内每个摊位都将配备一个类似Ipad的装置,通过其中的“智慧农贸市场”APP,摊主可以将证照信息和农残检测结果录入其中,方便顾客查看。而监管者也可以通过APP调取交易数据,实现智慧监管。
  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放心农贸市场创建要求市场统一安装使用“浙江省农贸市场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按照“源头可溯、全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公众可查”的要求,推进放心农贸市场“质量追溯体系和快速检测体系”双体系建设。
乡镇农贸市场同样“高大上”
  农贸市场是一个城镇的重要窗口,走进嘉兴王江泾镇中心农贸市场,内部环境干净整洁,各类蔬菜、水果、熟食摆放有序,整体环境毫不逊色于城市里的大菜场。然而这样一个“高大上”的农贸市场却曾一度被经营户和周边居民所“冷落”。
  王江泾镇中心农贸市场于2005年1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2017年前市场内仅引进了39家经营户,大量的营业用房和摊位处于空置状态。从2017年6月开始,王江泾镇根据小城镇农贸市场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开始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此次改造主要包括重新分区分类设置摊位、厕所改造、营业用房外立面改造等。整个市场新增面积3600平方米,新增摊位98个,新增营业用房82间,并于今年1月正式开业。
  经营户沈小春曾在王江泾镇中心农贸市场卖豆制品,“以前老菜场地上可比现在脏多了,到了下雨天地上有水也淌不掉。现在环境好多了,每天还有保洁人员打扫卫生。”沈小春对现在农贸市场的环境很满意。
  位于嘉兴市大桥镇的天香农贸市场,去年也进行了改造,今年将在细节上进一步提升。该市场的硬件设施,大到整体结构设计,小到摊位布置的细节,都极具现代化和人性化。如在市场入口处专门放置了“公平秤”,安装了一排座椅,为群众提供便利。改造过程中,当地充分考虑市场整体功能和不同类别摊位的设置,做到人性化布局。
  王江泾中心农贸市场和天香农贸市场的旧貌换新颜,得益于嘉兴市对放心农贸市场建设的大力扶持。嘉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城乡放心市场建设的重点放在补齐短板,完善市场布局及设施上,市政府对列入放心市场创建的市本级农贸市场和列入市本级改造升级的农贸市场,按审定建设内容的实际投资额给予60%的一次性补助。
  同时,嘉兴市还建立了常态化的农贸市场考核机制。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作为市本级农贸市场长效管理考核资金,2017年实际考核奖励资金共110万元。对市区农贸市场实施每季考核,年终对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市场奖励10万元,评为良好等次的市场奖励5万元。对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市场责令限期整改,对不配合、不积极整改的农贸市场在媒体上予以曝光。
谭罗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