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从舟山市沈家门渔港传来喜讯,玉环市民主渔业专业合作社所属的浙玉渔11159带鱼单船延绳钓渔船该航次喜获丰收,从7月24日至7月30日,捕获“钓带”80担(一担50公斤),产值20万元!
延绳钓,一种古老的作业方式
“延绳钓作业是一根干线(也称绲线)上间隔4米系一根支线,支线末端系上鱼钩,在海上作业时,一般来回放平行两排绲线,两排绲线间距约0.5海里,绲线约14海里长,绲线放完后开始起钓,然后循环往复进行作业。”说起延绳钓,合作社负责人刘敏强如数家珍。
玉环延绳钓是海洋捕捞作业中一种古老的作业方式。据有关史书记载,明嘉靖年间由福建崇武渔民引入坎门,至今已有500年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延绳钓作业是玉环渔民最重要的作业方式之一。据《玉环志》记载,六十年代中期最鼎盛时期拥有各种钓船475艘,钓船有大钓机、小钓机、机帆船母子钓机等,有带鱼延绳钓、鳗鱼延绳钓、鳓鱼延绳钓、鲨鱼延绳钓等多种作业方式。但随着产量相对较高的底拖网作业的兴起,延绳钓逐渐走向衰亡。
面对这一窘境,玉环积极引导当地渔民,发展新型的以“钓带”“钓鳗”为主要渔获物的钢质单船钓渔船。2011年7月,玉环市民主渔业专业合作社组织渔民发展钢质单船延绳钓,由台州船舶设计公司提供船型图纸,温岭市松门一家船厂开始建造单船钓渔船,并于当年年底前后下水试钓。绲线、钓钩、起绲机等渔具直接从韩国进口。
据介绍,延绳钓作业渔获物选择性强,上钩的均是大带鱼、大鳗鱼,是典型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作业方式,因此不受禁渔期的限制。此外,新型钢质单船钓又能克服母子钓渔船船员人数多,劳动强度大,作业时小舢板抗风能力差等致命弱点。
但是单船延绳钓和母子钓作业还是有区别的,刘敏强说,渔船下水后,他们进行了3个航次的试航试捕,由于单船钓渔船钓带鱼,还完全处于磨合摸索阶段,产量并不理想。技术上与韩国人相比,相差很大,加上单船钓的鱼线价格昂贵,损耗巨大;钓钩、鱼线、篮筐、浮子等生产工具,都依赖进口等种种原因,单船钓渔船钓带鱼这种模式不得不叫停。之后,他们尝试了单船钓渔船钓鳗鱼,获得成功,经济效益不错。
2011年底,玉环延绳钓捕捞技艺正式入选《第四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延绳钓捕捞技艺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保护对象。
“钓带”市场潜力巨大,延绳钓作业前景看好
近年来,看到韩国的优质冷冻“钓带”每公斤高达200元人民币,大的“钓带”(四指宽)每公斤500元人民币,曾经经历过单船钓渔船钓带鱼的渔民又动心了。
刘敏强与社员重新谋划,首先将绲线加粗,将延绳钓悬挂鱼钩的支线间距从2.6米延长至4米,每筐的鱼钩从106个减少至85个,总的筐数从80筐增加至160筐,这样最直接的好处是起绲操作时时间充足,比较从容,避免起绲时手忙脚乱,鱼线缠绕,而且总的鱼钩数量也增加了不少。在此基础上,一改老祖宗传下来的钓带鱼饵料用带鱼段的传统,改用日本进口的秋刀鱼,按照这个方法,浙玉渔11159船率先尝试,这次捕获“钓带”80担,一举成功。
除去路上往返以及躲避台风的时间,从7月3日至30日,三个航次共作业15天,捕获钓带205担,产值58万元,日均产值38667元。比起拖虾渔船日均产值1万多元,效益差不多翻了两番!
同时,鱼钩、鱼线、绲线等渔具的自行研发也喜获成功,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目前,玉环市民主渔业专业合作社所属13艘单船钓渔船已经有6艘从钓鳗鱼改为钓带鱼。“新型钢质单船钓钓带鱼,只要在储存保鲜上下足功夫,‘钓带’价格的提升空间很大,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目前我们所属渔船靠泊沈家门渔港,批发价每公斤50多元!”刘敏强说,“我们正在考虑与专业海上冷藏船合作,提高“钓带”的新鲜度。同时与当地的水产加工企业共同开发“钓带”深加工,实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将“钓带”产业做大。”
眼下,刘敏强和他的团队正忙着筹划钓带的品牌、保鲜、包装和商标,争取当地海洋与渔业部门的支持,竭力打响“中国东海带鱼之乡”的品牌。 倪建军
刘敏强喜滋滋地展示手中的大钓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