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吴早贵 本报记者 葛勇进
今年5月,在全国首届优质稻品种攻关推进暨鉴评推介会上,我省推荐的“嘉丰优2号”品种荣获全国十大优质籼稻品种第五名。这标志着我省优质稻品种选育水平居全国前列。“嘉丰优2号”是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和嘉兴市农科院合作育成的单季籼粳杂交水稻(偏籼型)新品种,去年通过浙江省审定。该品种不仅抗病性强、丰产性好,而且米质优、食味佳,各项指标达食用稻品种品质部颁二等。去年,在浙江“好味稻”品种评比中,“嘉丰优2号”荣获第二名。
浙江可得丰种业有限公司是我省首批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培育对象之一。记者从省种子管理总站获悉,为加快发展现代种业,自2014年9月,我省推出省级育繁推一体化农作物种业企业培育计划,在专项资金、品种区试审定、育种团队建设、基地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面,扶持种业企业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商业化育种能力。据统计,育繁推一体化企业三年培育计划实施以来,全省各级财政共投入扶持资金1.18亿元,对企业的品种研发、生产加工和经营推广能力进行了扶持,取得了明显成效。
自主研发能力明显提升。浙江勿忘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浙江美之奥种业有限公司等8家我省首批育繁推一体化培育企业基本上建立了育种研发机构、实验室,完善了育种设施设备,组建了研发团队,平均每个团队拥有育种科研人员8人,科研投入达到营业额的14%;累计创制水稻、瓜菜、油菜等优异育种材料400多份,386个品种(组合)参加国家和省级区试,通过审定品种99个,其中企业独家育成品种数55个,集成新品种制繁种技术27套、新品种配套高产栽培技术34套。在加强自主创新品种繁育同时,种子企业还加快推广绿色新品种,根据各地新品种展示示范结果、消费习惯和生态区域特点,推广一批米质优、食味好、抗性强、适宜机械化作业等的新品种,适应绿色优质发展需要。
生产加工能力大幅提高。截至目前,全省种子企业建立良繁基地面积达8.4万亩,与3年前相比,新增4万多亩,占全省企业良繁基地总面积的70%。同时,建设与升级改造了一批种子储藏仓库和加工车间,新增种子干燥、加工包装成套设备21台套,种子加工包装自动化程度明显提高,种子年生产能力、加工能力、仓储能力分别达2850万公斤、5056万公斤和3516万公斤,分别比培育前提高69.6%、304.4%和143.5%。
市场营销能力不断增强。企业销售网络稳步扩大,除本省市场外,我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还积极通过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省外建立生产加工基地,设立销售点,发展总代理等拓展市场。2017年种子销售额达到6.5亿元,比培育前增长20.7%,占全省所有持证企业销售总额的48.7%;种子销售量4476.9万公斤,是培育前的1.6倍;净利润8178.7万元,是培育前的1.3倍,占全省所有持证企业净利润总额的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