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香菇-水稻轮作模式

  •   香菇-水稻是一种“千斤粮万元钱”的高效水旱轮作模式。通过种植水稻,好气性杂菌以及危害香菇生产的蚁类、螨类和菇蝇等害虫明显减少;而通过旱地栽培香菇,又改善了土壤性状,促进水稻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纹枯病等病害发生明显减轻。该模式目前在缙云、莲都、松阳等香菇主产区年推广应用5000余亩。
    产量效益
      一般亩产鲜香菇7000千克,产值4.2万元,净利润2万元;水稻亩产520千克,产值1250元,净利润550元,两项合计年均亩产值4.325万元,净利润2.055万元。
    茬口安排
      香菇发菌、出菇时间可长可短,主要根据劳动力安排,在6-8月制棒,10月下旬到11月中下旬,下田排场出菇,11月初开始采收,到第二年5月采收结束。水稻在4月下旬左右育秧,5月中下旬移栽,10月中旬收割。
    关键技术
      1.香菇
      菌棒制作。基础配方:杂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粉1%,具体视品种调整,为提高成品率要适当降低含水量;接种偏迟,为缩短菌丝成熟时间,含水量也要适当降低。装袋松紧适度,并及时上架灭菌,宜用灭菌周转架,以利蒸汽流通。待菌棒温度降到28℃以下时可接种,接种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香菇品种选择“L808”“L939”“L868”等。
      发菌管理。室外荫棚发菌,要求卫生、通风、干燥。在高温来临前进行散堆、减少堆叠层数;高温期采用棚顶喷水等降温措施,前期黑暗培养,后期可增加散射光。菌棒生理成熟标志是,菌棒出现棕褐色菌膜,并有20%-30%菌棒出现菇蕾,菌棒重量比接种时降低15%以上,用手抓菌棒弹性感强。
      菇棚搭建。①场地要求:选择无环境污染、水质好、排灌便利、温光条件好、交通顺畅的田块。菇棚搭建宜东西走向,坐北朝南,以利冬季菇棚保温。②棚架搭建:搭建大棚的材料有毛竹、铁丝、大棚薄膜和遮阳网。大棚的规格有多种,以宽5米、高2.2米和长25米的菇棚较为实用。棚架搭建完成后,盖上7.5米×32米的普通大棚薄膜或多功能薄膜,两侧用土块压紧,最后盖上宽6-8米,遮光率为90%的遮阳网。
      畦床制作。①畦床整制:棚内菇床整成3畦,两边宽1米,中间2米,两条畦沟(兼人行道)各宽50厘米。② 菇架搭建:在畦床上每隔2.5-3米设一高30厘米左右的横档,横档上每隔20厘米钉一枚铁钉,钉尾部分留在横档外面,然后用铁丝纵向拉线逐条拉好即完成。
      出菇管理。香菇的栽培管理应因时、因地和因情制宜,协调好水、温、气、湿和光之间的关系,分为秋菇、冬菇和春菇等三个自然阶段,在管理工作上应各有侧重。
      2.水稻
    (1)品种选择。选用米质优、高产、抗性强的良种,如“中浙优8号”“甬优15”“甬优17”等。(2)大田整理。5月上中旬,香菇采收结束后,先建立浅水层,用锄削平畦面,将部分香菇废料还田,均匀覆盖畦面,再按照畦宽2-3米开沟,把沟泥均匀地撒在畦面。(3)育苗移栽。4月下旬5月初开始育苗。5月下旬,移栽。(4)科学施肥。采用前重中轻后补原则。一般以基肥为主,每亩可用碳铵2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5)水浆管理。当苗数达到15万左右时排水搁田,控制最高苗,提高成穗率,促进根系发育,增强后期抗倒伏能力。(6)病虫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重点防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飞虱、稻螟等。
    缙云县农业局食用菌办公室 徐波
    省农技术推广中心 陈青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