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缙云麻鸭“五养”实现生态经济双赢

  □本报记者 俞霙 通讯员 丁南森 周杨开
  “我刚收到上海客户王明刚发来的信息,要求发货酱乳鸭和成熟酱鸭各100只,麻鸭系列产品各70个。”最近,浙江五莲农牧有限公司的订单源源不断,公司负责人虞挥感慨地说,由于公司的缙云麻鸭采用生态养殖,质量越来越好了,也获得了更多消费者的认可,现在公司向市场推出的缙云麻鸭类产品有50多种,销往北京、上海、天津等国内大中城市。近年来,公司年加工麻鸭量近20万羽,麻鸭加工销售产值超过1000万元。
  缙云麻鸭是我省知名的蛋鸭地方品种,近年来,缙云在保护绿水青山的大前提下,麻鸭养殖户通过创新笼养、旱养、套养、散养、外养等“五养”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得的双赢之路。截至目前,缙云麻鸭在该县养殖量达17万羽,在外地养殖量50多万羽。
  浙江丽水仙都黄禽业有限公司的“非接触性发酵床+蛋禽笼养”创新养殖模式为麻鸭养殖开辟了一条新路。在该公司养殖基地里,每只宽33厘米、长42厘米、高45厘米的小鸭笼连成一条条“长龙”,笼内鸭子的排泄物掉在传送带上,统一发送到异地发酵床,用于生产有机肥,不仅节省了厂房的占用面积,也使整个生产流程不影响生态环境。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去年该公司投入120多万元建设养殖场,目前养殖麻鸭1万余只,日产蛋率达92%,日产蛋量1300多公斤,月产值达24万元。
  如今,缙云麻鸭还是茭白田的“洁净师”。缙云种植茭白已超20年,由于农田茭白长时间连作,造成的茭白产业病虫害加重,特别是福寿螺、浮萍、杂草滋生等问题亟待解决,为此,缙云县种植和畜牧专家共同探索出了用麻鸭“套养”茭白田的模式,优化生态环境。“这种‘套养’模式资金投入少于笼养,每亩茭白田放养5只麻鸭,除优化生态环境外,每亩还增产值300-500元。在全县3个基地、面积200多亩的茭白田套养试验成功的基础上,今年有4万只麻鸭套养到8千亩茭白田,这种模式将是县农业局下一步重点推广的模式之一。”缙云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