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长春长生疫苗事件”刷爆微信朋友圈。许多家长对此非常焦虑,并对孩子已经接种过的疫苗产生质疑。为此,笔者采访了中国疾控中心相关专家,来听听专家的解答。
效价低不等于不安全
百白破是一类免费疫苗,用来预防百日咳、白喉、破伤风三种比较危重的疾病,必须接种。
国家药监局公告显示,“长春长生”被发现的问题百白破疫苗是效价测定项不符合规定。“效价指标不合格带来的后果是,可能影响免疫保护效果,但对人体没有危害。”7月22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说。
曾光指出,和其他药品一样,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疫苗的两大基础。据介绍,疫苗效价指标代表疫苗的有效性,无菌等指标代表疫苗的安全性。效价指标不合格是指疫苗中有效抗原成分的含量低于标准范围,表明疫苗的保护效果不够,与安全性是不同的两个方面。效价指标不合格不会增加安全性风险。“一般来讲,疫苗在出厂时其保护系数都要高于正常标准,家长如果确定孩子接种的是涉事的百白破疫苗,可以结合孩子接种的次数和批次情况,向当地疾控部门或接种单位咨询,看是否要继续补种。”曾光说。
至于家长们担心的接种问题疫苗后,会不会给孩子身体带来什么危害,曾光解释说,实际上,疫苗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的红肿热痛、发热、过敏等,一般都比较轻微。而过敏等比较严重的情况,发生率很低,对大多数人来说,疫苗是安全的。疫苗产生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接种后的24-48小时内,后期再发,或者产生后遗症的可能性很小。
不接种疫苗危害更大
“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家长的这种焦虑和对疫苗的不信任无限蔓延。事实上,如果家长拒绝给孩子接种,其比接种低效价疫苗的危害要大。”采访中,曾光反复强调。
曾光表示,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其作用不可取代。全球曾在公元6世纪、14世纪和19世纪末,暴发过3次鼠疫大流行,死亡1.4亿人,大大超过一战和二战的死亡人数。在18世纪,欧洲天花蔓延,死亡人数高达1.5亿以上。
正是由于疫苗的出现,全球每年有数百万可能发生的病例得到预防。1980年天花被消灭之前,全世界有60%的人口遭受天花的威胁,在天花患者中,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因病死亡。1988年以后,全球脊髓灰质炎感染下降99%,据估计,约500万人免于瘫痪。2000年至2007年,全世界麻疹死亡率下降了74%。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没有一种预防性卫生干预措施比免疫更具成本效益。国际社会一次又一次认可疫苗和免疫接种的价值,疫苗不仅可以预防和控制如腹泻、麻疹、肺炎、脊髓灰质炎和百日咳等大量传染病,而且越来越多地用于防控由传染性因子引起的若干慢性病。“因此,公众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因为这次事件引发恐慌,而拒绝一切疫苗接种,那受伤的必然是所有人。”曾光说。
付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