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诸暨枫桥镇:“枫桥经验”历久弥新

  □本报记者 曹丽娟 李曜清 徐碧芳
  “现在村里老街在新铺石板,有段路要封闭,一定要提前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减少群众不便……”7月24日上午,当记者来到诸暨市枫桥镇栎桥村采访时,村干部们正在开民情分析会。村支书王永全说:“大到村里每一笔资金使用,小到村民邻里纠纷,除非有特殊情况,每周二我们都要碰个头。”
  与栎桥村一样,枫桥镇下辖的29个村,每周都要开一次民情分析会。这是该镇集民意、聚民智的有效做法,也是坚持创新“枫桥经验”的具体实践。
  还在1963年,枫桥干部群众创造了“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的“枫桥经验”,受到毛泽东同志的高度肯定:“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习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十分重视“枫桥经验”,在2003年提出,要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又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枫桥人民谨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勉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不断赋予新的内涵。怀着钦佩的心情,记者慕名来到古镇枫桥,学访“枫桥经验”的发源地,感受其历久弥新的生机活力。
  枫源村村委会主任兼第一支部书记骆根土,不仅是“枫桥经验”的实践者,也是传播者。做了30多年村干部的他,还是诸暨市“枫桥经验”讲师团成员。他告诉记者,不同的历史时期,“枫桥经验”都在不断创新,依然生机勃勃。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枫桥经验’的精髓始终不变,就是坚持走群众路线,善于发动和依靠群众。”骆根土说,现在,他们在决策村级事务时,都要经过“三上三下三公开”:先由党员、村民代表、群众提议,经由村“两委”研究、提出建议方案,再交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酝酿讨论,最后经村“两委”会议讨论、党员会议审议、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表决结果公开、实施方案公开、测评情况公开。
  进入新时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群众为基础的社会组织自然不能缺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骆根土说,如今,枫源村构建了以“乡贤参事议事会”“乡风文明理事会”“580志愿服务分会”“邻里纠纷调解会”“红枫义警分会”为主的“5+X”社会组织架构。依凭这些社会组织,原本比较难办的事情,也变得容易多了。
  “今年四五月份,我们借助乡风文明理事会,在村里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倡导农村喜宴由原来的3天缩减为1餐,餐费从几千块一桌降到千元以内,编制朗朗上口的顺口溜,党员干部带头执行。”骆根土说,这一来,攀比谁家排场大、鞭炮响的现象没了,人情负担轻了,很受村民欢迎。
  我们欣喜地看到,枫源村正利用“枫桥经验”这笔宝贵财富,致力实现乡村振兴。去年以来,该村制订了综合发展规划,开始创建“3A”级旅游村。统一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引进工商资本,打造“靖昀山庄”和“枫溪谷”两个农业一二三产融合项目……
  在枫桥,镇政府、行政村都建有调解组织,今年该镇又以公检法力量为基础,整合各方资源,吸收社会力量,成立了绍兴市首个联合调解中心,干部群众广泛参与,促进社会平安和谐。1至5月,枫桥镇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53起,调处率100%,成功率98.2%。经过55年的传承和发展,“枫桥经验”形成了“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时代特色。枫桥镇先后6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群众的安全满意度达到98.5%。“习总书记的关怀勉励,指引着枫桥人民与时俱进。”枫桥镇党委副书记蔡天军表示,要进一步全面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实现案件少、秩序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群众满意,建设好枫桥平安特色小镇,为乡村振兴奠定平安基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