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浙江种业

成熟期早又耐贮藏

“翠玉”“新玉”两个梨新品种受青睐

  •   □本报记者 葛勇进 文/摄
      本报讯 眼下,正是梨早熟品种成熟上市时节。7月20日,尽管烈日炎炎,暑热逼人,但在省农科院海宁杨渡基地的梨园里人头攒动,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参观者。他们在考察省农科院园艺所最新选育的两个新品种梨“翠玉”“新玉”的长势。
      当日上午,省农科院在海宁杨渡科研创新基地举行了2018年“长三角农创项目路演(梨专场)暨优质蜜梨新品种品鉴会”。来自苏浙沪三省(市)梨产业领域的专家和浙江省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地方农技推广单位以及相关农企、合作社、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共10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品鉴会上,由苏浙沪三地梨专家选育的20多个又脆又甜的新品种梨一齐亮相,供与会代表品尝、选择。其中,省农科院推出的“翠玉”“新玉”两个梨新品种,受到专家和果农的一致称赞。“这些梨真是太好吃了,不仅又脆又甜,而且渣少水分足、口感好。”在品鉴完现场的多个新品种梨后,不少人对“翠玉”“新玉”两个梨品种竖起了大拇指,啧啧称赞:在炎炎夏日,吃上几口这样的梨,暑气顿消,真是伏天里美妙的食物。品鉴完后,他们还走进果园,实地考察梨新品种的生长情况。
      省农科院园艺所梨育种专家施泽彬研究员介绍,此次省农科院推出的“翠玉”“新玉”两个新品种,都是在我省主推的梨品种“翠冠”的基础上改良而来。“这两个新品种果型大,果肉细嫩,多汁,味甜,既保留了‘翠冠’梨品质优的优点,又克服了‘翠冠’果面锈斑多的缺点。”施泽彬说。
      “翠冠”是我省梨的主打品种,推广至今已有近20年。但时间久了,“翠冠”的缺点也不断显露,它不耐储藏,在高温天气里多放两三天,吃起来就软软的,口感变差。“‘翠玉’‘新玉’两个新品种梨,成熟期更早,更耐贮藏,如‘翠玉’常温下存放10天,果实品质也不会明显变差。”施泽彬说。
      熟期早是我省果农非常看重的品种特点。“翠玉”“新玉”是一年中最早成熟的梨新品种,在我省最早7月初就能成熟,到7月中旬普遍可以采摘上市。“上市越早价格越高。在南方种梨,上市早是我们相较北方品种的一大优势。”来自浙江松阳的一位果农说。
      “翠玉”“新玉”不仅比“翠冠”梨早熟10天左右,常温下储藏也比一般蜜梨多4-5天,冷藏更可长达几个月,种植和贮运优势非常明显。这也是“翠玉”“新玉”受青睐的一个原因。目前这两个新品种梨市场反映不错。
      施泽彬介绍,新品“翠玉”梨表皮翠绿,目前已成为我国同熟期栽培面积最大的品种,在我省占同熟期栽培面积的95%以上。新品种“新玉”表皮褐色,长得有点像黄花梨,口感与“翠玉”“翠冠”类似,今年1月在我省刚刚获得品种授权,目前已在杭州地区推广种植。
      施泽彬表示,梨是我国第三大果品,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苹果和柑橘。我国是世界梨的第一生产大国,2017年全国梨的总产量占世界梨总产量的76%。梨农不仅期待新品种,而且需要栽培、病虫害防治、深加工等整个产业链中的关键共性技术。在当天的品鉴会上,江苏、上海农业专家带来的标准化果园全程机械化技术、梨的省力栽培技术,省农科院植保专家带来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水果加工专家介绍的梨膏加工技术等均激发了种植大户和企业家们强烈的合作意愿。
    延伸阅读
    伏天消暑“翠玉”先
      眼下正是三伏天。此时正是新品种梨“翠玉”成熟上市的时节,也是风味最浓郁的时候。据测定,“翠玉”梨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1%—12%左右,在冰箱里放一段时间后再食用,口感独特,风味更佳,是伏天里消暑最美妙的食物之一。“翠玉”是由省农科院园艺所最新育成的早熟蜜梨品种,平均个重约300克,最重可达600余克。露地栽培时,不套袋的果实皮色呈浅绿色,均匀一致,表面无果锈,完全成熟时颜色偏黄,果面有一层蜡质,色泽十分均匀,果形美观大方,看去如一块温润之青玉,非常美丽,素有“苹果梨”的昵称。果肉白色,肉质细嫩,化渣,味甜、汁多,品质优。除此之外,十分耐贮藏,即便放上一二十天,果实品质仍无明显劣变,咬下去仍是脆脆的。适宜浙江省种植。“翠玉”是最适合设施栽培的梨品种,通过促成栽培,其优点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为:采收期提早,成熟期更早,比“翠冠”提早一星期左右,裂果现象消除,果实糖度提高,肉质更细。种植以11月至次年2月为好,越早越有利于梨树的生长。“翠玉”花芽易形成,花量多。疏花可减少营养消耗、增大果形,提高品质。施肥主要根据梨树树龄和生长结果情况来确定,通常一年施肥四次。
    邵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