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锚定“高质量” 保障“更美好”

——农产品质量安全让生活更美好系列报道之四

  □本报记者 唐豪
  农产品有了合格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已覆盖80个涉农县(市、区),省级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发生在浙江田野上的一系列喜人变化,是浙江深入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创建取得的成绩。今年,全国正在开展“农业质量年”活动,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浙江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踏上了新的征程。
确立新坐标
  2016年初,浙江出台关于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的实施意见。各地紧紧围绕质量强省、绿色农业强省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建设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为基本单元,从监管能力建设、生产方式转变、全程风险管控、质量安全执法、诚信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品牌建设七个方面着手,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管体系,全面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广大消费者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2017年12月,浙江获批成为全国唯一整省推进的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高水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号角全面吹响。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背景下的区域合作又掀开新的篇章。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紧迫感更强。最近,省农业厅专门制定了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三年行动计划,将高标准构建生产基础、质量管理、控源治污、循环利用、技术装备和人文支撑“六大体系”,通过大力开发绿色农产品,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三分之一左右涉农县将率先建成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
  新形势、新坐标。当前,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了更高的期望,这也要求农产品在生产和监管的理念、重点和方式上,都须进一步优化和提升,以更好适应老百姓消费需求的变化,推动浙江农产品质量安全再上新台阶。
谋求新突破
“丽水山耕”名扬省内外,订单一直火热;“嘉田四季”优质农产品在上海受到热捧……近年来,随着浙江农业品牌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些优质农产品异军突起,迅速扩大市场,已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首选。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在高水平推进国家示范省建设的进程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提高农业的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水平形成互动共促的局面,浙江农业人就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小有成果。如“嘉田四季”“常山胡柚”“禹上田园”等区域公用品牌,通过强化品牌质量管控,进一步提高了品牌的“含金量“,增加了农户收入。
  依托区域公用品牌新平台,提升绿色、优质、精品农产品的占比,满足群众对更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是农业绿色高效发展的新途径。省农业厅质监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省将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加速推广区域公用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塑造优质、放心的浙产农产品品牌,为我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开启新征程
  湖州“两山”名特优农产品直销总汇的店铺,设在杭州之江饭店对面,统一展销米、鱼、家禽等系列湖州特色的农产品,光顾的杭州市民不断增多。湖州自创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试点以来,首创了“县区—乡镇—村—主体”网格化监管格局,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县级全覆盖。湖州农产品“走出去”由此有了强力的保障。
  这只是我省在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行动中的成果之一。据了解,今年以来,省农业厅推出了整省创建大深化、追溯体系大推进、标准生产大推行、产地绿色大管控等“十大行动”,从生产、监管、品牌打造、农资投入品等各方面同步进行。
  新起点,新征程。据省农业厅质监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深入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争取如期实现涉农县(市、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覆盖;组织开展好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到今年底创建完成省级放心县71个、国家级安全县16个(含两个整建制市)。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