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品牌

从20厘米到20.18米

遂昌长粽融合传统与时尚

  •   大龙粽3万余根,小长粽120万余根,销售额3000余万元……这是今年端午节,遂昌长粽的销售情况。很多到遂昌旅游的游客返程时都不忘带上几根,馈赠亲友。
      长粽是遂昌人的传统和期盼。在这里,年轻男女新婚后,新女婿要在第二年的端午节前挑选一个吉日,备齐厚礼给女方父母及亲戚,厚礼之一便是长粽,代表男方家的诚意及尊重。
      时代在变,如今因这只粽子,遂昌的乡村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遂昌长粽在遂昌是出了名的。即便馅料品种各有差异,但成品的长短粗细及重量却俨然出自一人之手,规整得很。
      在遂昌县车前村,10余位村妇围着长桌一字排开,忙着包粽子。在她们身后,放着两样特殊的器材:尺子和秤。作为一名资深的包长粽达人,61岁的范春芽除了教授徒弟如何包好一根长粽外,还有一件重要事:检查每一根外销的长粽是否达标。检查方法也很简单:用尺子量长短,用秤称重量。“不合格的就要让制作者重新修整。”范春芽介绍,长粽分甜咸共6种口味,想要重量一致,放的馅量一开始就有讲究,糖分易挥发,甜味的料就要更多些。“几年品质抓下来,现如今大家包得都很好,一出就是成品哩。”
      王欣欣是“云闲斋”民宿主人,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村里长粽的“大管家”。村里的长粽,由她统一材料,负责接收订单和外销。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口味需求,今年她创新用乌米饭做长粽,刚推出就销售了5000余根,深受顾客喜爱。截至目前,车前村已向上海、江苏、北京甚至新疆等地销售了4万余根长粽。
      如何让长粽在传统中带着时尚感,从而唤醒大家对传统特产的关注?遂昌县王村口镇的做法同样可圈可点。
      突破历史的20.18米长粽,场面震撼的“九龙过江舞端阳”……今年端午,该镇桥西村50余位村民轮番上阵,耗时13个小时,制作了一个长达20.18米的长粽,煮熟后分发给村里的老人品尝。
      与此同时,王村口镇乌溪江和关川溪上,还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舞龙排活动。放排曾是当地运输木材的主要手段,村民们将山上的竹子、木头做成筏子,顺着乌溪江“漂流”出大山,予以贩卖。时至今日,龙排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实际作用,但作为重要的民俗活动却重新焕发出生机。“在直接体验这些活动过程中,我给孩子讲讲遂昌长粽和龙排的历史故事,这比书本上的文字图片更加让人印象深刻!”新路湾镇胡家村村民雷新梅带着11岁的孩子现场体验了这几场活动,颇有感触。
    雷晓云 刘鸳鸯 朱敏 张远
    章建辉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