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大潮面前,如何守护乡村教育?不久前,笔者深入湖南株洲下辖的醴陵市,试图寻找答案。
“学生生源在回升”
校名刚劲的龙虎小学,位于醴陵市西侧转步乡的一座山岭下。校园平整宽阔。学校主体建筑是一栋三层的崭新教学楼,“厚德、笃学、博爱、感恩”8字校训高悬。一所乡村小学有这么宽松优越的条件,是一些大城市的小学都难以企及的。“我来这里两年,学生生源在回升。”刚刚成功组织完一场校园活动的校长张洁说,全校已由两年前的130余人,增加到150多人。
随着农村生源的变化,这所学校经历了从中学到教学点、再到小学的角色变换。目前在校学生包括学前班和小学一至五年级学生,小学六年级学生要到转步中学去读。
在张洁看来,学生生源回升的原因有三:新建了学校教学楼;六一儿童节文艺表演、写字比赛这样的课外文体活动丰富了;老师更加专业了。“家长感叹不容易,对老师评价越来越好。”张洁说。
据醴陵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像龙虎小学这样条件的校园,在全市农村比较普遍。
距离龙虎小学不远的转步中学创建于1968年。前些年转步小学因为生源减少并入转步中学,后者成为九年一贯制农村初级中学。据转步中学校长潘文博介绍,学校初中生历史上最高峰曾达到过400多人,今年有180多人,已比前些年有所回升。全校目前共516人,其中小学生330多人。
“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实施后,出生率高了;我们学校在当地的知名度高了,美誉度也好一些了。”他分析生源回升原因道。
家庭教育不足
是乡村教育的最大难题
“现在孩子们的卫生、学风、纪律都好多了。”张洁来学校不久,就要求凡是节日活动,学生都要全部参与。“哪怕舞跳得最差,也要敢于上舞台去跳不要自卑。”
在乡村长大的张洁的记忆中,自卑是贫困的影子。“交学费都要靠家里卖谷子,谷子价格往往被小商贩压价。那时农村孩子读书真的是不容易。我小时就经历过这些。”
潘文博对本校农村学生的印象是:“懂事比较早,求知欲比较强,有的也蛮调皮。”学校规定12岁以下的小学生不能骑单车上下学,初中生不能骑摩托车上下学,就有不符合规定的学生,先搭坐一段公交车后,再骑单车回家。骑车上下学的孩子,发生翻车摔伤的情况不止一次。
家庭教育不足是乡村孩子求学的最大难题,张洁、潘文博两位校长一致认为“留守儿童的家教责任,变相推给了难以承受其重的学校。”他们呼吁社会各界给予正视。
现在乡村一些家长认为只有城里学校教育质量才好,想方设法把孩子往城里送。“其实我们学校在农村初中来说,无论哪个方面都是不差的。”潘文博通过发动老师上门家访、校园张贴喜报和微信传播业绩等途径,努力向家长们进行宣传,希望改变家长们的观念。
缩小教育差距仍需持续发力
醴陵是湖南省接受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的首批16个县市之一,已达到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如今正在全力创建全国首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600分以上人数斩获历史佳绩,一本、二本上线率均比上年增长,人均总分持续走高——2017年教师节之际,醴陵这样庆祝当年高考。
“在高中教育这一块,由于高校扩招,高考升学率是明显上升。上世纪80年代,醴陵学生的高考成绩名列全省榜首的不止一位,但现在我们这里上清华、北大的是越来越少了。”醴陵一名高中资深教师告诉笔者,“主要原因是优质生源过度向省会集中,现在初中就开始大批地去长沙就读。”
尖子生外流导致考上名牌大学的孩子减少,这在湖南很多县乃至中西部地区是普遍现象。为了稳住乡村初中的阵脚,给农村孩子更好的求学机会,醴陵市将市属省级示范性中学42%的名额倾斜到乡村学校。
不容回避的是,不管是师资、培训机会、社会见识还是家长文化素质、家庭投入,城乡之间、不同层级城市之间的差距都客观存在。在乡村成长的学生,就应试教育而言,与城里学生相比总体“先天不足”。
(据中国农业新闻网 段羡菊袁汝婷/文 2018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