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具多重意义

  作者张玉胜来稿说,尽管我国一直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国家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农民,但在绵延悠久的历史长河里,却始终没有一个真正隶属于亿万农民自己的节日。近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无疑是填补了这项历史空白与文化缺憾,契合了中国进入新时代的社会发展大势,堪称是顺应亿万民众心声的重大利好,其具有的史无前例的现实和长远意义,值得人们关注与期待。
  包括农业、农村、农民在内的“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的牵挂与念想。习总书记一再强调,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他那句“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经典名句,更成为举国上下的不二共识。继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央连发15个锁定“三农”的一号文件之后,又决定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充分彰显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朋友的深切关怀,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蕴涵人民情怀的好事,必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农民群体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汇聚起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磅礴力量。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特别是面对大批农民工离乡背井、进城务工的客观现实,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逐渐淡化,农业、农村熟练劳力匮乏、建设人才短缺,已成必须直面和亟需破解的难题。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就是要为社会树立起一个鲜明的乡愁文化符号,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让人们以“节日”为媒介、以“丰收”为主题,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汇聚起民众对那座山、那片林、那池水、那块田、那份景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乡愁思绪的感染与熏陶。用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的话说,就是要把这个节日办成亿万农民庆丰收、成果展示晒丰收、社会各界话丰收、全民参与享丰收、电商促销助丰收的文化活动,让全社会、全民都感受到丰收的快乐。
  选择“秋分”日作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时间,更有着对春种秋收、春华秋实和秋高气爽的时令性考量,并兼顾到我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收获时节大多在秋季的区域状况,同时也与我国十几个少数民族都有“庆丰收”传统民俗高度吻合。由国家层面设“节”,有利于促进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团结与共同发展。只有正确解读节日内涵、始终铭记设“节”初心,才能确保“丰收节”不奢侈、不偏离、不走样,服务农民兄弟,传递正能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