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村故事

笔耕“黑白灰”世界15年

他用一支钢笔记录下身边无数故事

  •   15年里,用一支钢笔记录下了发生在身边的无数故事,徐亚华将钢笔画这项业余爱好做到了极致。
      近日,笔者走进徐亚华的家。深灰色的青石地面古色古香,墙上挂着的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桌上用白纸覆盖着的,是他正在创作的一幅名为《圆融》的作品,这是他前段时间自驾游去永嘉山里时找到的灵感。
    一次偶然,他和钢笔画结缘
      徐亚华3年前退休,原本在湖州从事着和画画八竿子打不着的职业。为什么画画?他说:“喜欢,从小就喜欢,发自内心喜欢。”至于在那么多的绘画种类里,为什么选择鲜有人问津的钢笔画,徐亚华说:“钢笔的便捷,是其他绘画工具无法代替的,但钢笔所具有的丰富表现力,却一直被忽视。”
      不是科班出生的徐亚华,30多年来自学过油画、水彩、国画……2004年,他偶然间在网上看到“中国写实钢笔画”开创人杨雨堂的钢笔画作品。“原来还可以这么画,这个我也可以。”通过网上联系后,他赶到吉林长春向杨雨堂求教。从此,他便和钢笔画结了缘,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钢笔画的工具很简单,一支钢笔、一瓶墨水、一张纸。通过点、线及各种线的排列组合来表现不同的黑、白、灰。近30年的学画生涯,为徐亚华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所以他上手很快。
      对于徐亚华来说,一幅画或许就是一个故事,或是无数个小故事的集合。不画画的时候,徐亚华喜欢到百姓生活中寻找灵感,所以他的画中充满了浓浓的生活气息。安吉农民家门口挂着的腊肉、自驾游途中碰到的藏民,甚至农户家里的一碗盐炒鸡蛋……都成了他的创作素材。徐亚华的画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湖州南浔以及德清等地水乡的传统民居和风土人情,描绘的是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印痕和在此生生不息的人们的生活状态。他说这是他作为一个被湖州水土养育长大的人对生活的反哺。
    纯粹画画,把美传递给他人
      钢笔画落笔无悔,没有修改余地。这就需要极其扎实的功底。徐亚华的画,创作周期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两三个月。他曾花4个半月的时间,完整临摹了与《清明上河图》齐名的《八十七神仙画卷》。这幅由北宋武宗元创作的人物长卷,是中国美院人物画系的必修课,一般美院学生只画其中的几个神仙。而徐亚华却一笔一划,认认真真地每天花五六个小时,一个不漏地画完了87个神仙。
      曾有人问他:“油画可以表现的,你钢笔画可以表现吗?”为此,徐亚华花了近4个月时间,用钢笔临摹了列宾的一幅油画,此举在业内引发了巨大的反响。他用事实向大家证明:钢笔画黑白线条间也充盈着无法抗拒的力量。
      最近的十五年里,徐亚华每年用掉的钢笔尖有上百支。今年3月,他开通了“徐亚华钢笔画”微信公众号,每天撰文总结介绍钢笔画写实画法的技巧和理论,还会与微友探讨、交流和互动,集中回答网友关于钢笔画的各种问题。他甚至还将一幅幅画作的创作过程拍下来,进行实例教学。如今,徐亚华的“粉丝”已经有六七千人。“我画画比较纯粹,只是想把美传递给他人。我自己赏心悦目的同时,让别人也能感受美,仅此而已。”徐亚华说。 徐坊 李冲
    徐亚华6月刚完成的新作《悠悠南山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