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浙江种植业

杨梅采收后如何保鲜运输?

  杨梅虽然好吃,但由于果实无果皮,易受病虫害和机械损伤,采后果实品质劣变迅速,极不耐贮运,民间素有“一日味变,二日色变,三日色味皆变”之说。因此,规范杨梅果实的采收时间、采收方法、预冷方法、贮藏方法、运输方法,对提高果实商品品质有很大帮助。
  现将杨梅采后物流操作规程介绍如下,供杨梅种植户参考。
库房与容器消毒
  库房消毒
  库房经整理、清扫用0.1%次氯酸钠或1%福尔马林溶液喷洒消毒,或用每立方米5克硫磺熏蒸消毒处理,密闭24小时后通风1-2天,把温度按要求调节到规定温度备用(产地预冷库房和销售端预存库房要求同样处理)。
  容器消毒
  周转箱等容器,用0.1%次氯酸钠溶液清洗消毒,晾(晒)干,备用。
采收
  采收时间
  一般在天气干燥、少露水的晴天上午9时前采摘。
  采收成熟度
  果实采收成熟度根据销售终端地点不同而确定。用于近距离(300公里以内)运输果实可以采用完熟采收;用于中距离(300-1500公里)运输果实,以九成熟采收为好;用于远距离(1500公里以上距离)运输果实,以八成熟采收为好。
  采收方法
  采收过程应戴一次性薄膜卫生手套采摘,要轻拿轻放,全程实行无伤采收操作,避免囊状体破裂;周转箱(筐)内壁光滑或垫衬海绵、山草等柔软物,容量15kg以下为宜;随采随运,避免在太阳下暴晒。
预冷、分级与包装
  分级与分装
  在10℃-18℃的操作间进行分级和包装;在垫有软物的分级操作台上进行分级,操作者戴上一次性薄膜卫生手套,轻拿轻放;根据果实的大小、果皮颜色或成熟度进行分级;分级后果实同时装入小竹筐(根据要求不同,每筐1—2公斤不等);小竹筐再放入塑料周转箱内(若有时间过夜预冷,可以减少一道工序,直接放入运输用的泡沫箱以备直接预冷)。
  预冷
  分装后的小竹筐果实置于塑料周转箱或泡沫箱内(每个箱装4-6个小竹筐不等,具体根据周转箱大小),在1℃-3℃下预冷过夜(6-12小时,若时间紧迫需马上运走,可以在0℃条件下强预冷2-3小时);预冷环境相对湿度维持在80%-90%。
贮藏环境温度与湿度
  经分级、包装后果实置于0℃-1℃下贮藏;定期检查或实时监控贮运环境温度,温度变幅在±1℃。果实贮运环境的相对湿度控制在80%-90%。贮运环境相对湿度可采用生石灰或其他吸水干燥材料进行控制。
贮藏与运输
  经预冷的果实可进行短期贮藏或周转,短期贮藏或周转时间以5-7天为宜。经预冷果实也可直接进行运输,运输包装采用泡沫塑料箱密封保温包装,包装大小可按照销售要求,一个包装内置2-9个小竹筐不等。用于运输的泡沫箱在封口前根据果实量或泡沫箱容积,在包装箱内的小竹筐之间放入一定量的蓄冷剂或蓄冷材料(生物冰袋),以维持运输过程的适宜温度。具体用量是:2公斤包装(容积7升左右)放入150—200克生物冰袋;2.5-3.0公斤包装(容积10升左右)放入250-300克生物冰袋;9-12公斤包装(容积 20升左右)放入400-500克生物冰袋。
  泡沫塑料箱封盖后,用宽胶带密封,泡沫箱外套特制纸板箱(纸板箱印有规格和商标等),再用宽胶带封口,出库运输。陆地运输,以冷藏车运输为宜,运输温度5℃-8℃之间为好。
销售
  近距离运输果实货架期以1天为宜;中、远距离(300公里-1500公里)运输果实货架期以1-2天为宜;运达经销地后,采用冷柜销售或在1℃-3℃冷库临时贮藏,每天批量上货架销售。
  稿件由浙江大学果树科学研究所提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