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食品药品安全

味精致癌?一知半解惹的祸

  味精,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调味品,为了给菜品提鲜,人们常常在炒菜时加入少许它。但是,关于味精的传言也层出不穷。近期网上流传“当温度超过100℃时,味精会形成有毒的焦谷氨酸钠,危害健康甚至致癌”的说法,让很多人对味精心生芥蒂。那么,我们真的就此要告别味精了吗?  其实,味精是用淀粉等经过微生物发酵,再通过一系列的提取过程,最终得到谷氨酸,并与钠结合形成的谷氨酸钠。若将味精在高温烹炒前加入菜中,确实有一部分谷氨酸钠会转变成焦谷氨酸钠,但这个比例非常小。实验证明,将含味精约0.2%的淡盐溶液加热至115℃-120℃,并持续3小时,仅有约0.7%的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这样的量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分别于1970年和1973年评估了谷氨酸及其盐类的安全性,设置了每公斤体重120毫克的安全摄入量。1987年和2004年再次评估后,将安全摄入量改为“无需限制”。
  平时我们建议菜肴出锅前加入味精,主要是想更好地保持味精的鲜味,并不是所谓“高温致癌”的缘由。虽然味精不能致癌,可安全食用,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添加滥用,任何食物都不能过量。 石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