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有指导,销售有渠道,资金有保障,每年创收也不愁,我们致富有‘银龙’。”这是不少笋农、桃农对奉化银龙合作社的赞美。
在建社不到8年半的时间里,奉化银龙合作社从最初入社50户农户发展到现在的276户,带动了周边2万多户笋农和桃农;单从竹产业来说,社员竹笋种植面积从2700亩扩展到1.5万多亩,并建有一个1300多亩的竹笋产业园;合作社经营的雷笋、毛笋、笋制品等农产品年产值从百万元增加到去年的2200多万元。“银龙”已成为当地笋农可信赖依靠的好“娘家”。
艰苦奋斗建“龙”盘
建社始初,白手起家的合作社面对人手少、融资难、办公靠租房、办事靠贷款的重重困难,想方设法迎难而上,最终通过林地流转,硬是把曾经一片杂草丛生、乱石嶙峋的道岙弄,逐步打造成竹笋产业园,取名“银龙谷”。园区内分布着有机雷笋、毛笋“春笋冬出”、大棚温室栽培果蔬、水果栽培和林下金线莲种植五个示范基地,合作社、竹子研究所办公用房和农技实验、冷藏保鲜等设施用房应有尽有。合作社“当家人”、理事长虞如坤深有感触地说:“‘银龙人’不屈不挠创家业,让笋农桃农们更有盼头。”
规范打响“龙”品牌
多年来,“银龙人”坚持“诚信服务、开拓创新、合作互助、共同富裕”的办社宗旨,坚持发展与规范化建设并重,全面提高合作社运营水平。通过规范化建设,现在合作社机构设置精,人员作风正,民主程度高、办事效率高,被评为当地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典型和浙江省工商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以农产品质量安全为产业发展的生命线,“银龙人”自觉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最后一公里”监管责任,完善监管体系并重视抓好产业质量提升工作。目前该合作社注册的“山丁丁”商标,被认定为浙江省特色农产品(雷笋)知名品牌等。
多措并举惠“龙”人
搭建了服务平台,就得更好地服务社员。自2012年以来,以合作社为轴心,先后成立了奉化区竹笋专业技术协会、宁波市林联竹子研究所、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奉化服务站三个服务机构,建立了低收入农户慈善扶贫基地和残疾人扶贫基地。通过引进高端技术专家、落实院地合作项目、举办科技沙龙、组织农技攻关、普及农技知识、开展技术扶贫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服务,发挥职能作用。
目前社员中有高级农技师1人,省级科技示范户4户,农民技术员65人,国家级星火计划实施户39户,初、中、高级农产品经纪人83人,成为社内不可或缺的中坚技术人才队伍。
乘势而上图“龙”腾
为带动更多农民科技致富,合作社在2016年成立宁波剡光贸易有限公司,开办了天猫溪口旗舰店,打造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实行“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网上交易模式,把奉化水蜜桃、奉化芋艿头、溪口雷笋等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去年,通过淘宝直播、淘抢购、聚划算等活动,天猫“溪口旗舰店”共销售奉化水蜜桃4.2万单,成为奉化水蜜桃网销全国冠军,同时被阿里巴巴列为“全国140个区域农产品品牌”的首批14个培育名单之一,奉化水蜜桃已成为中国桃子界的网红。
如今,“银龙人”又有了新的追求。依托溪口AAAAA级风景旅游区,利用产业园现有资源和条件,合作社规划发展第三产业。筹资建设银龙谷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把银龙谷打造成供游人休闲、观光、登山、避暑、野营、采摘、掘笋、垂钓,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拓展产业文化,建设了竹文化休闲广场、竹文化科普馆、竹博园、竹制品和笋制品展示展销中心。传承和保护当地“非遗”文化,重组开发堪称中华一绝的“竹海飞人”表演项目,恢复和建设闻名遐迩的“石门毛筒”观赏基地。 卓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