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玉环发力渔业振兴

10天3条大片登上央视

  本报讯 玉环市致力乡村振兴,围绕发展品质渔业,积极探索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组建海捕虾全产业链海上加工中心,综合效益明显提高。自今年3月底首航至5月1日东海休渔,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玉环海洋渔业转型增收的可喜成效,受到央视的连续报道,继5月19日播出两条大片后,5月28日再播出一条纪录片。
  5月19日下午,央视四套(中文国际)播出了《小微看台州》第5集:《向污染宣战》。在长达5分钟的节目里,深入讲述了玉环市成立全国首创的海捕虾全产业链海上加工中心,促进海洋渔业经济转型发展,生产绿色食品的生动实例。5月28日晚,央视七套《每日农经》栏目再播一条纪录片,时长16分55秒,介绍玉环破解“捕捞产量降下来、渔民收入增上去”难题取得突破性成效,向全国推广。
  拖虾作业是玉环捕捞业的支柱。全市共有151艘拖虾渔船,占捕捞渔船的41.2%,涉及虾类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的从业人员5000余人。去年,实现渔业总产值24.96亿元。
  集加工母船、过驳子船、生产船为一体的海捕虾全产业链海上加工中心,实现了从鲜虾蒸煮、烘干、分类到脱壳,再到盒装成品的全自动化,且不再使用保鲜剂,每天能加工20多吨虾米,统一出口至美、日等国。从而解决了以往拖虾渔船作业需返港加工、虾品质无法保障等问题,缩短了海上捕捞、运输、陆上加工的时空距离,提高了生产效率。渔民出售鲜虾的价格也由每公斤4.1元提升至9元。预计今年可加工深海虾2万吨以上,直接为当地拖虾渔民增收2亿多元。而且,此举对海洋、陆上环境保护都有积极的作用。
  5月19日晚,央视四套还在纪录片《传承》第二季的第5集中,介绍“玉环延绳钓”这一古老传统技艺,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代表性传承人背后的故事。尤值得一提的是,延绳钓作业上钩的均是清一色的大鳗鱼。
  玉环延绳钓捕捞技艺,是我国海洋捕捞史上的经典,凝聚着世代东海渔民的智慧,被公认为世界最绿色的捕捞技术之一。该技艺主要分布在坎门钓艚岙、教场头、岙仔底、花岩礁等地,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玉环正在全力抢救这门濒临消亡的古老技艺,实现新传承。
倪建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