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军
本报讯 近5年来,我省省级财政生态环境保护支出达767.42亿元,年均增长24.31%,远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增幅,有力地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这是记者从6月5日在杭州召开的我省创新生态文明建设财政政策及成效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在绿色浙江、生态浙江、美丽浙江等战略的指引下,我省各级财政部门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加大投入”与“完善制度”两条腿走路,不断探索践行“两山”理念的财政路径和浙江样本,为守护诗画浙江、美好家园提供坚实的制度支撑和资金保障,多项创新举措得到党中央、国务院、财政部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在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支持下,我省水、气、土、林等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环境状况综合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劣Ⅴ类水质断面全面消除,县级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0%。
去年,我省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的若干意见》,今年是政策兑现的第一年。前期,我省已根据文件规定的标准,完成了各项政策的兑现工作,共兑现绿色发展财政奖补资金120亿元。通过建立与“绿色指数”挂钩的生态环保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省内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主要污染物排放财政收费制度,完善出境水水质财政奖惩制度,完善森林质量财政奖惩制度,实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财政奖惩制度,实施“两山”建设财政专项激励政策,提高生态公益林分类补偿标准等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