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种植特色产品、涉足乡村旅游、试水网络营销,这对年轻人一步一个脚印——

创业之花在乡村绽放

  •   今年3月底的一天,龙游县罗家乡廖家村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婚礼,新郎推着一辆独轮车,载着新娘,满脸幸福地朝着村文化礼堂走去,那里全村老少齐聚,来见证这场属于两个“特别的”年轻人的婚礼。
      之所以说“特别的”,是因为新郎新娘原先都在大城市里“混”得很成功,但他们偏偏回到老家,卷起裤脚下田。两个生活轨迹原本平行的年轻人,因为共同的理想有了交织,并牵手走进婚姻殿堂。
      全新的理念,全新的方式,全新的产品……两个年轻人在田地上的扑腾,让只会在田里种点水稻、蔬菜的村民大开眼界。
    放弃高收入,回乡来创业
      1990年出生的王丽静是个漂亮的女孩,学习舞蹈使她气质出众,从某艺术学校毕业后开了一家网络游戏公司,月收入三四万元,业务遍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压力很大,我从来不逛街不买衣服……”说起那段时光,王丽静称自己几乎是“拿命换钱”。2016年,她关掉公司,向父母提出要回乡创业。两个在田地里劳作了一辈子的农民,被女儿的想法吓着了。父亲王根潮说:“我们吃尽了卖力气的苦,让你好好读书,就是为了跳出农门,从事一份体面的工作,到城市里过好日子。你现在说要回来?”“我有能力,肯学习,到哪里做不好啊!”王丽静铁了心要回家。
      父女俩几次谈话都不欢而散,甚至不理会对方,好在母亲邓秀月从中调和,“孩子只是一时累了,让她回来做一段时间知道辛苦,自然就会回去了。”
      回到村里,王丽静站在杂草丛生的田地前,寻思着:“村里的山水都很好,只是……可惜了。”新农业——三个字对于王丽静来说,是未知,是挑战,是责任。
      创业,谈何容易!对于这个从没下地干过农活、爱美的90后姑娘来说,“自我毁容”是她最先要走出的一步。面对毒辣的太阳,王丽静刚开始还很注意保养,敷面膜、搽防晒霜,但没坚持多久,就彻底放弃了,改戴帽子,大大的帽檐,用一圈布围住脸,一副十足的村姑打扮,本来白净的她皮肤变黑了。“好好的一个女娃,把自己整成这个样子,怎么交男朋友呢?”看着女儿每天乐滋滋地出门干活儿,王根潮的心情却不那么乐观,“特别是村里人总问起你家孩子怎么回来啦,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人家还以为我孩子在外面混得不好,只能回来种田呢。”
    小试牛刀,积压的猕猴桃高价俏销
      日子在王丽静的坚持与父母对孩子的将信将疑中一天天地过去。2017年,王根潮遇到了麻烦,其种植的红心猕猴桃不好卖。“我们没有销售渠道,都是等别人来收,价格就只能由人家说了算。”看着家里堆积的一筐筐猕猴桃,王根潮着急了。“爸妈每天起早贪黑,在猕猴桃上花费那么多心血,口感味道都很好,只是不懂怎么卖,才会被人家压价。”王丽静决定帮父母卖猕猴桃。她注册了“柒野”商标,设计了一套乡村风格的外包装,将猕猴桃做成盒装,在微信朋友圈打广告销售。短短半个月后,1250公斤猕猴桃以40元/公斤的价格销售一空。“很多人还向我预订,我说只能等第二年了。”猕猴桃让王丽静在父母面前打了一个小胜仗,也让父母和村民初次接触到了营销的概念。“互联网使特色农产品有更大的市场空间,能卖出更高的价格。”王丽静说。
      那些天,母亲邓秀月一边乐呵呵地打包邮寄,一边默默地夸赞女儿:“本来只是没办法让她去试试,没想到年轻人这么厉害,稍微包装一下,这些猕猴桃就摇身一变,成热销品了呵。”
      小胜仗让一直闷闷不乐的王根潮也有了一些笑容,在与女儿的僵持中逐渐放松下来。“读了书就是不一样啊,村里人都说我家女儿厉害哩。”
    独辟蹊径,农业也可以这么高颜值
      猕猴桃销售经历让王丽静有了一个念头——发展采摘游。
      对此,王根潮首先提出了反对:“做农业,你投入多少时间精力,土地就回馈你多少!但是旅游可说不准,到时没人来就是一场空!”
      王丽静不理会父亲的反对,她觉得现在的农业不再是父辈眼中的农业,发展也不能按父辈的理念来。
      王丽静将目光放到父亲曾经养过猪的200余平方米猪圈,她决定将这些建筑改造成田园风格的农家乐。她画了个设计图,按照图纸将废弃的木料拆走,一点点粉刷出干净的墙面。
      看到女儿全身心地投入,王根潮夫妻俩也开始帮忙,周围的邻居也经常过来搭把手。一番改造后,这个2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墙上挂满了各种小饰品,几张刷了新漆的旧式木桌上摆着干花,浓浓的田园风味扑面而来。王丽静为这个地方取名为“外公家”,她说要营造小时候到外公家的温馨感。
      从“外公家”步行两分钟,便是王丽静搭建的十个温室大棚,种了70多个品种的月季和玫瑰。开花的季节,成片的鲜花明媚娇艳,每天都有人来买花。“刚开始她说要种玫瑰花,村里人都觉得搞笑。”村民雷润最近经常来大棚挑选花朵,她说,现在这些花已经成为村里一道风景,村民们似乎也变得懂风情起来。
      有感兴趣的村民来讨要花苗,王丽静总是高兴地“免费送、免费教”,她希望村庄像那些鲜花小镇一样美。
      雷润感叹:“她一回来,村里每天都有新话题。”
    全新理念,助力乡村振兴
      廖家村一共1224人,留在村里的人几乎都在50岁以上。回村前,王丽静通过微信群认识了康建超。这个80后同村青年,常年在浙赣两地承揽建筑工程,也想回乡发展。共同的想法让两个年轻人很快谈到一起,并最终回乡发展。“村里闲置的资源很多,要把经济搞上去,最重要的就是盘活资源。”在多地做过建筑生意的康建超,回乡后首先看中的是家乡的好山好水,他流转村民的土地,发展生态种植和销售产业,还计划开民宿,“要多元化发展,利用好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搞好乡村休闲旅游。”
      在王丽静、康建超大展农业发展宏图的时候,这份由农业一线牵的爱情也悄悄地来到。今年3月份,两人举办了一个“独轮车”上的婚礼。
      两人现在一起管理着600多亩地,除了猕猴桃和玫瑰园,还有300多亩从金华引进的黄茶,一块无公害绿色蔬菜种植基地。“我们注册了黄茶的品牌,开发多样化的农业产品。”康建超对于未来的发展思路清晰,如果说妻子王丽静的美丽农业带给当地新的风景,他的思路和规划则打开了当地人固封的农业思维。
      村党支部书记邓如祥说,两个年轻人做的事改变了村里很多人的想法,让人们知道农业不单是种作物。“年轻人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是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 王雯丽 郑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