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山海协作”辟新途 村企结对精帮扶

丽水持续发力攻坚全面“消薄”

  □本报记者 俞霙
  本报讯 青田坐拥青山绿水,平湖背靠上海、面向大海,相距数百公里。在贯彻落实“八八战略”中,为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困扰,青田和平湖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实施山海协作工程。目前,全省首个山海协作“飞地抱团”精准消薄项目——平湖青田“飞地抱团”产业园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将为青田全面转化集体经济薄弱村提供兜底保障。
  山海协作工程是丽水开辟出的“消薄”路径之一。自去年我省列出“消薄”任务的时间表、作战图以来,丽水将全面“消薄”作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通过资金扶持、项目引进、人才下沉等多项举措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消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村集体经济实现总收入6.18亿元,村均收入22.66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48亿元,占总收入的40.22%。至今年4月,全市已消除薄弱村912个,完成3年任务的82.4%。持续推进的“消薄”攻坚战,为丽水农村带来了可喜变化。
  近日丽水市又在莲都区召开“百企结百村、消灭薄弱村”暨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现场推进会,10家企业代表和丽水市的10个薄弱村签约结对,开展一对一帮扶,助推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借助企业优势和力量,通过村企结对来‘消薄’,是丽水市委市政府致力乡村振兴的新举措,我们本地企业义不容辞,理应积极响应。”浙江艾莱依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艾莱依”将帮助景宁县红星街道岗石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位于莲都区大港头镇东部的利山村,是丽水远近闻名的艺术村落,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休闲观光。近年来,该村依托“古堰画乡”景区的辐射带动,引进工商资本开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今年1至5月,村集体经济总收入已达29.4万元,经营性收入近10万元。昔日破败的小山村,顺利“摘帽”成为“诗画利山”。
  利山村是莲都消灭薄弱村的一个缩影。作为全省26个加快发展县之一,至2016年底,莲都区208个行政村,尚有118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去年,莲都区将“消薄”工作列为“一号工程”,提出“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到今年5月,20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村均27.49万元,实现了全面“消薄”,比预期时间提前半年。
  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发挥干部、人才作用是关键。在丽水,有313名县级领导联系薄弱村,655个部门与薄弱村结对,有963名“第一书记”(农村指导员)、227名科技特派员被下派到薄弱村。全市薄弱村实现了县级领导包干联系、部门结对帮扶、第一书记(农村指导员)下派3个全覆盖。
  曹鹏飞是丽水市农科院技术员,去年到莲都区岩泉街道雨伞岗村任“第一书记”。曹鹏飞积极发挥自身特长,主动与单位做好对接,帮助村民付剑引进了气雾栽培技术,作为种菜试点。如今,付剑的基地里已有好几批蔬菜成熟上市,获得了6万元的收益。
  “消薄”离不开政策扶持,丽水针对薄弱村家底薄、包袱重等困难,去年专门出台“实施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的文件,明确在资源统筹整合、土地政策、金融服务、税费优惠方面的优惠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各县(市、区)用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每年不少于3000万元。至今年4月底,丽水各地已累计统筹扶持薄弱村发展资金14.4亿元。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