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浙江种植业

茶和咖啡 碰撞与融合

——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国际茶咖对话”录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茶贸未来的走向

  对话嘉宾: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屈冬玉,加纳食品与农业部部长奥尔苏·阿夫里耶·阿克托,俄罗斯国际茶咖委员会会长拉马兹·钱图里亚,浙江省农业厅厅长林健东。
  屈冬玉:欢迎全世界的茶和咖啡来竞争
  中国的机遇是世界的机遇,中国人喝茶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中国人喝咖啡是改革开放40年的新鲜事物,这给了世界最大的机遇。
  从茶观世界,从茶观中国,从茶观杭州,茶是一个很好的窗口。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一片叶子也洞察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变化和成就。所以,茶的文化作用,茶的政治经济作用,怎么评价都不为过。“一带一路”首先是茶马古道、丝绸之路。中国的福建、中国的杭州都是茶和丝绸的码头。未来“一带一路”的作用可能更多是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当然也有通过茶产业和茶文化的传播,造福一方百姓。
  茶咖之间的竞争,其实是对茶产业的一个挑战,也是对中国商人的挑战,也是对农户的挑战,但这是一个前进的动力。如果我们变得更有竞争力,那未来就会更好。我们不应该去自我保护,要在竞争中进步。不仅是茶咖之间的竞争,也有几十种其它的茶饮之间的竞争。
  同时,我们还面临着消费结构的改变。茶不仅是茶饮,也是可以吃的,要提倡大家吃茶,把绿茶当做食品来吃,用绿茶做糕点、做汤,融入到东方的食品中间来,这样才能扩大消费,才能把绿茶的价格降下来。
  所有人类文明的进步都伴随着竞争,不管是茶叶和咖啡的竞争,还是不同品类茶叶之间的竞争,中国从来不怕竞争,中国愿意和国际同行合作竞争,也欢迎咖啡来竞争,欢迎全世界不同的绿茶、红茶和其它茶来竞争。只有这样,中国的茶产业才能具有国际竞争力,具有市场占有率,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奥尔苏·阿夫里耶·阿克托:用咖啡豆打开中国消费大门
  茶和咖啡是全世界最有名的两个饮品。可可豆又是加纳的一个特产,加纳和克里瓦尔是可可豆最主要的生产国之一,生产了全球近三分之一的可可豆。我们希望能够增加咖啡和可可豆的附加值,让它成为更多产品的原料,比如把巧克力出口到更多非咖啡饮用传统国家。
  全球的可可豆市场达到2千亿美元。咖啡或者巧克力饮料,在古代并不是那么流行,但近现代谈到功能性能量饮料时,大家发现可可豆是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饮料原料之一。对于一些非传统食用巧克力或者可可豆的国家,这是很好的推广性产品。对于加纳来说,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附加值,更高效的制造能力,所以我们会向中国出口巧克力。
  拉马兹·钱图里亚:未来需要平衡茶与咖啡的市场位置
  俄罗斯是一个喝茶的国家,400年前已有中国茶来到俄罗斯了,成为当时的国饮。目前俄罗斯大概进口16万吨茶叶,大部分来自于印度和斯里兰卡。因为在70年前,俄罗斯消费者的习惯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喝绿茶,转向红茶,所以,在俄罗斯消费的90%的茶品是红茶。
  过去15年,当咖啡开始在俄罗斯销售时,年轻一代非常接受咖啡,他们转向咖啡消费的速度非常快。举个例子,每年我们都会看一下市场的总量,去年俄罗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咖啡市场比茶市场要大的现象,咖啡的消费超过了茶的消费,这对所有种茶国都是一个挑战。
  未来,茶和咖啡这两种饮品之间的竞争会持续不断。对于我们来说,需要找到一种方式,平衡茶与咖啡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赢得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欢心。
  林健东:茶叶是传承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浙江是最早产茶的地方,800年前就有贡茶院,现在浙江省有300万亩茶园,170多亿元产能。这个份额在全中国是非常巨大的。大家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过,2006年时他有一篇署名文章,“世界茶香看中国”,中国绿茶的头牌肯定是龙井。
  今天,浙江的茶叶不仅仅是茶叶,它有许多文化,许多历史,许多记忆,是传承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浙江茶叶发展的市场非常巨大,浙南茶叶市场,一个茶叶市场一年交易量将近60亿元,我觉得茶业的发展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茶业的发展更需要市场的力量,只有把市场培育好、发展好,茶产业才会更加兴旺。
奇绝的茶咖世界
  对话嘉宾:国际茶叶委员会主席伊恩·吉布斯,著名文化学者蒙曼,香港中国茶文化国际交流协会执行会长张国良,雀巢中国区咖啡中心总经理王海,墨尔本刘叔煎饼创始人刘炳生。
  张国良:茶文化和咖啡文化是互相促进的
  香港人非常喜欢茶,也非常喜欢咖啡。香港人均喝茶的量等于全国人均喝茶量的4倍,香港人均喝咖啡的量等于全中国人均喝咖啡量的10倍。因此香港非常热爱茶文化,也非常热爱咖啡文化,除了香港,这两种文化在世界上找不出融合得更好的地方。
  香港人早上喝早茶,中午喝午茶,晚上喝工夫茶。香港人也喝咖啡,在香港这个700万人口的地方有7千多家茶餐厅,有1.4万个专门冲泡茶的茶师。咖啡厅也是到处都有,因此香港茶文化和咖啡文化融合得很好。而且也有很多故事,比如敬茶,娶媳妇要给公婆敬茶,过年过节要给老人敬茶。
  茶文化和咖啡文化,我认为是互相促进的。这几年咖啡文化在中国也有很大的发展,这是因为我们的开放,我认为这两种文化各有特色,代表了两种文化形成的历史积淀,因此不可能互相取代。我相信开放引进咖啡文化,必将促进茶文化的发展和茶产业的发展,香港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现在香港很多咖啡厅也可以随意喝到各种茶,中国文化的魅力和底蕴是无法估量的,中国文化的爆发力也非常强大。特别是在当今新时代,中国的茶文化会进一步发展,当然也会吸收咖啡文化的特点。
  伊恩·吉布斯:西方国家也想知道茶文化
  此次我在杭州待了两个礼拜,尝了各种各样的茶,觉得中国的茶非常好,有非常深厚的茶文化,我们非常享受这些茶。
  现在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茶产品,而且有高质量的茶。最重要的就是普及,现在我们有网络,所以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学习茶相关的知识。在西方国家,他们也喜欢各种茶,也想知道茶文化,中国有悠久的茶文化,要把这些茶文化介绍给世界各地的人。
  王海:种植茶叶和咖啡没有冲突
  茶叶和咖啡可以种在一起,没有冲突。我们决定对种咖啡的农户提供无偿的技术支持和服务,鼓励农户在种植时选择作物的多样性,降低市场对单一作物的冲击。
  刘炳生:三明治配茶,中西合璧
  说到怎么把煎饼和茶卖给外国人,其实它的起源和杭州的名小吃有关系。在墨尔本唐人街上,杭州名小吃是最火的一家餐饮。我是北方人,在那里创业就想起了做北方煎饼,后来做咖啡三明治。之后,就做起了茶套餐,煎饼配茶,三明治配茶,中西合璧,向大家推广。
  蒙曼:茶和咖啡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茶和咖啡的关系,好比我的衣服的颜色,这边像中国茶,清淡的颜色;这边是咖啡,热烈的颜色。
  说到这里,想到了中国古代诗人白居易。白居易是茶的推广大使,他写过一句诗,“半江瑟瑟半江红”。我觉得,茶和咖啡的关系就是半江瑟瑟半江红,世界饮品里应该一半是绿色的茶,还有一半是深沉的咖啡,在一起就是饮料的江河大海。
茶香送远方
  对话嘉宾:杭州顶峰茶叶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飞,太古集团中国首席代表王军,普洱漫崖咖啡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芮等。
  胡飞:线下茶种好,再通过互联网传播好
  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把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事物通过好的传播方式传达给每一位消费者。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要把线下茶种好做好,通过互联网传播好。两者之间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内容,再好的工具白搭;有了好的内容,但没有好的传播方式,也会被OUT。
  王军:关注可信任、干净的茶
  太古集团在中国的业务已有150周年,太古旗下有一个专门做茶的公司,是英国公司,比太古集团还老,至今已有200多年。作为一个国际公司,我们非常关注的是可持续发展,包括对环境、人文的关怀。更主要的,我们关注可信任、干净的茶。今后会有源源不断的中国好茶通过集团销售网络推向全世界,把中国的茶文化推到全世界。
  张芮:将普洱茶与咖啡混搭
  普洱漫崖咖啡实业有1万多亩咖啡园,位于云南普洱的一个叫漫崖的村庄。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非常优质的云南小粒咖啡。漫崖有两款产品是年轻人会喜欢的,就是漫崖咖啡茶,我们称为红鸳鸯和绿鸳鸯,是茶和咖啡最好的结合。
  红鸳鸯和绿鸳鸯,是云南小粒咖啡配上普洱熟茶,经过不断创新提炼后形成了独特的风味,非常浓郁。这两款咖啡茶最大的特色是,入口是茶的香味,回甘全部是茶的芬芳。
本报记者整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