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召开期间,浙江省农业厅厅长林健东应邀接受了中国农村网的访谈。本报对访谈内容进行摘要刊登,以飨读者。记者:我们知道浙江是产茶大省,不光产量多、名牌多,而且历史悠久。您作为这方面的专家,请给广大茶爱好者介绍一下,浙江有哪些名茶?如何挑选好茶?
林健东:浙江绿茶是一个品牌,其中有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龙井”“大佛龙井”,以及浙南山区的“松阳银猴”,在巴拿马获过金奖的“金奖惠明茶”等。当然,浙江绿茶中最古老的是“龙井”,“龙井”是浙江茶叶的头牌,也是我们国家茶叶的头牌。
龙井茶有特殊的香味品质。5个村,狮、虎、云、龙、梅,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气候,形成了特殊的茶叶品质。这个茶是国茶。如果用虎跑水泡西湖龙井,那是一绝。龙井茶喝了之后,真的是入心入肺,沁人心脾,提脑,振奋精神,所以我觉得龙井茶非常好。
龙井茶好,所以价格高。现在我们也在推广一些新的品种,大众的品种,但任何商品都分档次,不管是极品、上品,还是中品,都是好茶。
浙江的绿茶有一个特点,基本都在清明和谷雨前后采摘,品质可以保证。第二,浙江这几年抓茶叶生产,制定了很多标准,包括浙江绿茶的标准、浙江龙井茶的标准等,生产标准严格,全省22种限用农药一律不能用,否则就退市。第三,浙江茶叶组织化程度很高,比如家家户户种茶叶,我们实施统防统治的形式,基本上不太用农药,用有机肥,严格按照标准来生产。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名优茶已经成为浙江山区经济持续增长的支撑。请您在茶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方面做一些详细介绍。
林健东:浙江有近300万亩茶园,其中80%在山区,年产值170多亿元。茶叶产业的发展对老百姓脱贫致富很有利。松阳县有13万亩茶园,有一个浙南茶叶市场,一年交易额达到57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这个市场带动了周边县和周边省份的1千万亩茶园。而且这个县茶叶亩均效益很高,一般在1万元,高的有2万元甚至3万元。农民种茶叶,每亩有1万多块钱,这为农民提供了产业扶贫的路子。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振兴,产业振兴先要找到好的产业,茶产业就是关系到家家户户农民精准脱贫的好产业。
这次茶叶博览会,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政府搭台,把茶产业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让千千万万的农民受益。我们国家有4300万亩茶园,涉及到千万户农户。如果一户一亩茶,那就是4300万户,那就很了不得了。
茶产业的发展印证了总书记讲的“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这句话,是实实在在的精准扶贫好产业。
记者:茶产业不仅是扶贫的好产业,也是对消费者非常重要的一项健康产业。一方面,消费者希望喝到物美价廉的好茶;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通过提高茶产业附加值,增加效益,带动农民致富。您觉得这两者是不是有隐性的矛盾?作为主管农业尤其是茶产业的领导,您觉得应该怎么样在其中找到平衡?林健东:刚才讲到4300万亩茶园都是农民种的。我在松阳工作时,农民第一步是种茶叶,种了茶叶之后就会把青叶送到市场去卖。卖的过程当中,如果觉得100块钱一斤青叶太便宜,他就会做粗制茶,附加值上来了。这是第二步,到二产了。加工后,他觉得还可以有新的路子,可以做茶叶贸易,这是第三步,进入三产了。
松阳新兴镇的一个村,有1万多亩茶园。20年前,这个村的农民是种茶的。到了15年前,他们不种茶了,交给贵州、云南等地的老百姓种,他们自己办加工厂了。2000年到2005年,这些农民家家制茶。到2010年时,这些农民不仅制茶,还到茶叶市场做生意,出现了很多大老板。其中一位茶农办的茶叶加工厂,去年销售额有3亿元,他既做名优茶,又做速溶茶,还做抹茶,实现了产品多元化。他把速溶茶卖到了欧美、东南亚等市场,前两天仅一张订单就有三四千万元。
我觉得办好茶叶企业与种好茶叶不矛盾,两者会越来越融合,越来越发展。
记者:谈到市场,现在流行给茶叶办身份证。我们经常会在外包装上看到一个二维码,用手机扫一下,上面会出现产地信息、流通信息,作为品质的保证。林健东:我国农产品要提高品质,必须采取非常好的措施。比如我刚才讲生产的标准化,使用农药、化肥的标准化,生产组织形式的合作化。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是市场需要监管,以促进品质提高。那么怎么监管呢,我们现在是信息社会,那么就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对每一个农产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形成全程的监管,这就出现了每个农产品需要合格证、二维码追溯等质量安全系统。
浙江省有85个涉农县。今年,浙江省要求所有涉农县、所有农产品都建立追溯系统,特别是茶叶,要有一个追溯码,也就是二维码。比如“松阳银猴”,它是一个区域公用品牌,一扫其外包装上的二维码,什么时间采摘、什么时候生产等信息一目了然。这个追溯系统极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可信度,也极大促进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这在浙江今年年底前要全面推广。
我相信,中国的农产品只要坚持实行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加工制作过程的标准化,随着生产者合作化程度不断提高,再加上追溯体系不断完善,品质保证是有希望的。
记者:最后一个问题。茶博会是一个国际交流平台,汇集了国内外很多专家的智慧和建议,您觉得这些对浙江未来推进茶产业发展有什么启示?从国际视角看,对做强茶产业有哪些难得的机遇?
林健东:我觉得,茶博会会带来几个机遇:第一,提高浙江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向全世界推销或者宣传浙江茶的品牌。像“龙井”“安吉白茶”等,它进一步宣传、推广、推销了浙江好的茶叶品牌。一个农产品品牌来之不易,需要几代人的经营和打造,因为茶博会是世界性的,其影响力不可小觑。
第二,促进茶产业的发展,也促进这个产业的提升、转型升级。我们知道古代叫吃茶,茶叶要打磨成浆吃进去,现在叫泡茶、喝茶。绍兴“御茶村”善于深度挖掘,生产的抹茶产品,在茶博会上令与会者赞不绝口。松阳“正通红”企业通过生产速溶茶、茶多酚,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附加值,并促进了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第三,通过茶博会,拓宽了中国茶农致富的路子,进一步促进中国茶农脱贫致富奔小康。
第四,通过茶博会进一步挖掘弘扬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全世界有6种茶,绿茶、白茶、黑茶、黄茶、乌龙茶和红茶。这6种茶全世界最全的就是中国,中国也是茶叶的原产地。这6种茶有6种文化,像黑茶,陕西泾阳县生产的金花茯茶,里面有金花的。这个真的是好茶,里面有许多故事。习近平总书记还向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推荐过这种茶。
最后,茶叶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物品,联结着中国同世界交往的历史、文化和感情,茶博会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开展文化交流、情感交流、经济交流的载体。茶博会的核心就是茶叶,有各国的茶叶。这次来的有斯里兰卡的茶,土耳其的茶,非洲的茶,印度的茶,英国的茶。它能促进不同国家之间互相交流,互相贸易,互相融通。这样,“一带一路”就会越走越宽。
浙江能够秉承总书记的教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国际茶叶博览会打造成同世界交流的重要平台,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各国的人文交流,文化交流,产业交流,我觉得是很荣幸的。农业农村部和浙江省政府在杭州永久举办这样一个会,杭州将见证全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通过这一片茶叶,通过这一杯茶水,世界各国人民的情感会更加浓厚。我相信通过每年举办国际茶叶博览会,这五个方面的作用会不断凸现。 据中国农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