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农机化

台州农机服务市场蓬勃发展

  过去,一提到农业,人们在脑海里往往会出现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场景。现在在台州,越来越多的“泥腿子”们借力现代科技,让农业操作省心、省时、省力,全市农机服务市场蓬勃发展。
  台州市农机总站去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机耕面积193.13万亩,机收面积104万亩,机械植保142.84万亩,机耕机收率达95%。此外,全市去年农机服务产值20.27亿元,利润8.4亿元,农机跨区服务作业面积104万亩。
  全市农机服务市场具体情况如何?近日,笔者就此进行了相关采访。
传统农机服务市场渐趋饱和
“再过几天,我就得去江苏宜兴等地收割小麦了。”临海市江南街道小溪村村民黄法军从事农机服务10多年了,家里有一台收割机,他经常外出到江苏、安徽等地开展农机服务,去年服务作业面积2000多亩,赚了10多万元。“我们都是三四个人一起出门的。”黄法军说,现在行情不太好,大户承包地比较多,容易把农机服务价格压低。“比如收割水稻,一般散户收费在120元左右一亩,给大户做只能80元左右一亩。”
  农机手外出服务一般都携带农机跨区作业证,这可以让农机运输车辆在经过高速公路收费站时免费。而跨区作业证如没及时登记备案,将不能享受这一政策。
  台州市农业局提供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跨区作业证发证数达580份,是全省最多的地级市,登记备案数456份,也是全省最高的。该市各县(市、区)中,临海是跨区作业农机最多的县(市、区)。去年,临海农机跨区服务作业面积67.5万亩。
  江南街道是临海农机的主要集聚地。江南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金三勇说:“农机手外出提供农机服务,已成了我们街道的一张农业名片。”
  小溪村是江南街道农机服务输出较多的一个村。小溪村村民陆秀强从事农机服务四五年了,家里有两台收割机,去过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福建等地。去年,他换了一台新的收割机,花了17万多元,其中国家购机补贴两万多元。“现在农机手越来越多,市场竞争很激烈,加之现在油价越来越高,除去开销和油钱及折旧,一年一台机子大概也就挣个六七万左右。”陆秀强说。“随着国家购机补贴政策的推行以及购机补贴范围和力度的不断加大,农户购机需求旺盛。农机增多了,以收割机等为代表的传统农机服务市场渐趋饱和。”台州市农机总站站长陈丰平介绍,台州目前的农机拥有量,能满足广大农户的服务需求,因此外来农机跨区到台州提供农机服务的很少。
  根据该市农机总站统计数据,去年外来农机在台州提供跨区服务面积仅3.14万亩。
农机服务呈现多元化发展
  “从全市范围看,农机服务不单单局限于水稻和小麦机耕机收等服务,其他比如杨梅、西兰花、柑橘等也在逐步推行农机化服务。”陈丰平表示,就育苗而言,现在全市农机育苗服务也发展得相当不错,从育苗逐步向机械移栽转变。“机械移栽技术要求更高,现在还处于试验阶段。”
  路桥百龙农业有限公司的农业服务信息化整体水平达到100%,打造了全市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设备最先进、科技含量最高的现代化育苗中心。同时引进了世界一流的育苗机械(播种机、嫁接机),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大大解放了农户们的双手。
  企业负责人叶厚林介绍,去年他们公司为客户提供育苗服务2亿株。“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对农业的补贴力度逐年加大,我们搞农业的信心也更足。”
  陈丰平说,去年以来,全市农机部门以“扩量、提质、增效”为目标,培育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推动各类农机服务主体开展横向联合与纵向协作组建农机合作社联社,集聚各类生产要素探索发展新型服务主体,大力推进农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构建了多元化新型农机化服务体系。
  台州翼龙绿色农产品有限公司除了种植西兰花之外,开展育苗服务已五六年了,去年培育西兰花苗1500万株、南瓜苗100多万株、西瓜苗50多万株,其他还有少量的玉米苗、茄子苗,西红柿苗、冬瓜苗等,去年育苗服务年产值200万元左右。“我们投入了近两百万元建了30亩的育苗基地,种子由农户提供,我们主要提供育苗服务。西兰花苗8分一株,南瓜苗三毛五一株,西瓜苗一块钱一株。”企业负责人徐友兴介绍,公司开展育苗服务的初衷是为西兰花种植户提供便利。“西兰花是临海的一大农业支柱产业,基地育苗省成本、省工、节水、风险小。这几年,育苗的市场需求量在逐年增大。”
无人机植保需求旺
“今年到现在,我们的订单数已超过4万亩了,都有点不敢接单子了。”台州添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润统介绍,他们公司去年植保无人机服务面积17600亩。“前两年在开拓市场,是免费为农户做的,今年开始按每亩10元或11元收费。”
  徐润统介绍,现在台州的种粮大户们购买植保无人机热情很高,但少数大户购买了却闲置在一边。“我们希望能把闲置的无人机充分利用起来,种植户购机后,可委托给我们管理和维护。”徐润统说,目前公司名下共有植保无人机17台,作为一家航模培训机构,公司在省内外还有10个分支机构,加起来无人机有50多台,每天可提供植保服务面积一万多亩。
  公司与椒江区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组建了添翼飞防大队,拥有30多台植保无人机,有些种粮大户购买的机子也委托他们进行维护和管理。“台州植保无人机人才很匮乏,保守估计至少要700名标准‘飞手’,而实际上现有‘飞手’不足100名,专业的更少。我们和椒江第二职业中专进行合作,正在实施一个千人培训计划,培养专业‘飞手’。”徐润统说,这既解决了公司的人才需求,也解决了学生实习和就业之需。
  到去年底台州全市拥有植保无人机35台,去年全市植保无人机服务面积5.8万亩。
  温岭的江国钱,无疑是去年全市专业“飞手”里开展植保服务面积最大的一个,他去年的服务面积达15300亩。
  江国钱在去年3月份购买了一台多旋翼无人机开始从事植保服务。“以在温岭服务为主,此外还有省内的宁波、湖州等地。我主要通过朋友圈发信息,还有服务过的老客户口口相传,以及同行的业务介绍。”江国钱说,今年以来他已经服务了2000多亩。“现在一方面‘飞手’找市场有困难,另一方面农户有需求不知道从哪找‘飞手’。这里面有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给以解决。”
朱小兵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