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汛期暴雨、洪涝、台风或将频发

今年我省气象灾害预计偏重发生

  □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针对今年汛期天气趋势,省气候中心分析,今年全省气象年景偏差,气象灾害偏重,防台防汛形势严峻:梅汛期强降雨维持时间和覆盖范围大于去年,局地强对流灾害和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风险也较高。省气象部门提醒各地要提前做好应对预案,提高防御气象灾害应对能力,确保安全度汛。
  今年气象灾害总体风险偏高。我省已于4月15日入汛。立夏过后,省内部分地区出现了持续强降水、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拉响全省气象防灾警报。省气候中心预计,受“拉尼娜”事件影响,今年我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较频繁,暴雨、洪涝和台风等灾害将重于去年。其中,影响我省的台风个数偏多,可能有1-2个台风登陆或严重影响我省;暴雨过程和暴雨日数均多于常年,强度偏强;盛夏有阶段性高温热浪,气象干旱程度中等;强对流和局地强降雨天气较频繁,暴雨和短时强降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较高。
  “拉尼娜”又称“反厄尔尼诺”,是指热带太平洋海温异常偏冷现象,从而带来全球气候混乱。1951年以来,全球共遭受了15次“拉尼娜”事件。在以往14个“拉尼娜”结束年中,我省气候事件的极端性和复杂性明显。本次“拉尼娜”事件自去年10月开始,预计于近期结束,将给我省今年汛期气候变化增加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今年梅雨期将偏长。省气候中心预计,今年我省将于6月上旬中期入梅,入梅时间偏早,7月中旬前期出梅,出梅时间正常或略迟,梅雨期将偏长。梅雨量较常年偏多,梅汛期强降雨维持时间和覆盖范围均大于去年,集中降水主要发生在6月上旬后期至下旬前期和7月上半月,出现暴雨洪涝和内涝的可能性较大。
  此外,7-8月的高温干旱也需高度重视。预计今年夏季全省气温较常年略偏高,有阶段性高温酷暑天气,高温日数接近常年或略偏多,但较去年明显减少。极端最高气温,全省大部38℃-40℃,部分地区可达40℃以上。
  为应对汛期气象灾害风险,省防指已于上月部署防汛防台抗旱工作任务,要求各地进一步完善预案方案、深入排查风险隐患、储备防汛抢险物资等,提高防汛抗灾能力,确保安全度汛。
  近年来,我省虽未出现大范围严重洪涝,但梅汛期总雨量已连续4年多于常年平均值,阶段性多雨的特征明显,而且短时暴雨、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具有局地性、突发性的特点,其致灾性强,预警时效短,防御难度大。各地需高度警惕暴雨和集中强降水可能引发的洪涝、山洪、地质灾害和城市内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