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的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我国城镇成年居民2017年的图书阅读率为67.5%,农村居民的图书阅读率为49.3%;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为5.83本,农村居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 3.35本。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阅读率和阅读量均有所上升,但农村的调查结果不乐观,两项调查结果均表现为不升反降。汇总图书阅读率(量)、期刊报纸阅读率(量)、听书率以及电子书阅读量等相关数据后,魏玉山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城镇成年国民不同介质阅读率和阅读量均高于农村居民,城镇0到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和阅读量均高于农村未成年人,城乡居民阅读现状差异明显。”
那么,如何缩小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阅读上的差距呢?
魏玉山认为,农民阅读的普及程度关系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乡村建设问题。前些年农家书屋建立后,一方面为农民阅读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农家书屋的管理也出现了或大或小的问题,农民读书缺乏引导,在农村的阅读推广人少之又少。
国民阅读率调查项目负责人徐升国也表示,阅读基础设施建好后,要进一步激活农家书屋的使用效率,提升其价值。仅就目前而言,农村居民的阅读问题确实存在短板,全社会要尽量向农村和农民子弟倾斜。
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还显示,我国成年国民对当地举办全民阅读活动的呼声较高,2017年有65.2%的成年农村居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举办读书活动或读书节。也就是说,全国三分之二的农村居民想通过阅读了解大山之外的世界,希望能与中国古人和东西方名家大家成为面对面交流的朋友,渴望在字里行间丈量世界。
(摘自《光明日报》 刘彬/文 2018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