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浙江种植业

“放心菜园”怎么建,嘉善经验可借鉴——

“三化”联动强化质量安全管控

  •   嘉善县是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蔬菜是嘉善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2017年,嘉善全县蔬菜复种面积25.79万亩,总产量65.48万吨,总产值12.65亿元,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面积10.71万亩。嘉善的大棚番茄、茄子、莴笋、瓠瓜、甜瓜、草莓及露地雪菜等特色蔬菜产业,在省内及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成为该县农业增效、种植户增收的主要途径。近年来,嘉善县积极推广绿色生产技术,强化质量安全管控,推进“放心菜园”建设有序开展。通过政策引导布局,制定推广标准,进行连作障碍治理,采取减肥减药、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技术,创新智慧监管,先后成功创建“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有效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为放心菜园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推动“放心菜园”集聚化标准化
      政策引导集聚规模化发展。近年来,嘉善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蔬菜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蔬菜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以发展规模设施蔬菜、精品蔬菜、质量安全、品牌建设等为重点,嘉善县通过多年来的优化区域布局,实行成方连片开发,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引导设施蔬菜基地规模化建设,培育特色镇、专业村,逐步形成了“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规模化经营格局,具有鲜明区域布局特色,形成了罗星街道的大棚甜瓜、大棚瓠瓜,姚庄镇的大棚番茄,魏塘街道的大棚莴苣,干窑镇的大棚草莓,惠民街道、大云镇、姚庄镇的大棚茄子等特色产业带,形成了天凝镇的雪菜产业链。“放心菜园”建设以集聚区、特色镇、专业村为根基,强化质量安全管控,形成了一个又一个有规模有特色有优势的“放心菜园”。
      提高“放心菜园”标准化水平。为规范“放心菜园”生产,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结合嘉善县蔬菜生产实际,针对主要蔬菜品种,如番茄、茄子、甜瓜、草莓、芦笋、莴苣、雪菜等,通过起草、征求意见、专家评审等程序,制定了《厚皮甜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B330421/T009)、《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B33/ 0421/T018)、《茄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DB330421/T024)等7个农业地方标准,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产品质量等各个生产环节作了严格要求,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性,让种植户生产有“标”可依,推进了“放心菜园”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标准统一。
    推广“放心菜园”生产技术绿色化
      应用连作障碍综合治理技术。蔬菜连作易引起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土壤养分不均匀、土传病害等连作障碍问题,致使蔬菜品质降低、产量下降。针对连作障碍影响,“放心菜园”广泛推广应用菜稻轮作、嫁接育苗、高温闷棚、水浸洗盐等一系列治理技术,使土壤得到改良,连作障碍问题得到缓解,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使用量,促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县菜稻轮作应用面积达6.75万亩,其中大棚菜稻轮作应用面积3.5万亩,有“大棚甜瓜水稻”“大棚瓠瓜-水稻”“大棚茄子-水稻”“大棚番茄-水稻”“大棚莴笋-大棚莴笋/大棚甜瓜-水稻”等主要模式10余种,形式丰富多样。通过嫁接技术应用,加强了蔬菜的抗病和抗重茬能力,提高了蔬菜产量,增加了种植户收入。目前,嫁接技术已普遍应用于番茄、瓠瓜等蔬菜作物的栽培,其中,嫁接番茄种植面积达8000亩,占总种植面积60%以上,越冬栽培嫁接苗应用接近100%;嫁接瓠瓜种植面积达5000亩,占总种植面积50%以上。
      应用减肥减药生产技术。一是开展蔬菜病虫害测报。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针对番茄、茄子、瓠瓜、甜瓜等主要蔬菜品种开展病虫害发生情况调查,结合历年来该县蔬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形成植保月历并下发,在病虫害发生初始期进行预警,给种植户科学合理用药的方案建议,从而抓牢病虫害防治适期,提高防治效果,避免盲目用药,减少用药次数和用量。二是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植保方针。采用水旱轮作、土壤消毒、信息素、色板诱杀、释放天敌、生物农药等措施,在大棚内开展温湿调控、悬挂蜜源植物、诱集植物等方法,减少病虫发生,应用性信息素有效防控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用石灰氮等药剂对土壤消毒,释放异色瓢虫防治害螨,悬挂黄色色板诱杀粉虱、蓝色色板诱杀蓟马,使用生物农药防治害螨等,通过物理、生物措施防治病虫害,减少残留农药及使用。三是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水肥一体化设施设备,进行标准灌溉和施肥,有条件的配备自动化控制系统,有效提高肥水利用率,减少人工成本支出,降低棚内湿度,减轻连作障碍,减少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使用,主要应用在芦笋、草莓等作物上。
      应用清洁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全地膜覆盖,在沟和棚边铺设稻草,在操作道及一些泥土裸露处铺设地布,在定植畦两边挂上白色遮阳网,既避免病菌传染和花果污染,将老叶、病叶、病果等及时摘除,并带到棚外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使棚内整洁美观。特别是在一些蔬菜观光游采摘基地,应用清洁化生产技术,不仅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果实的商品性,而且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采摘体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开展技术培训与示范。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种植户技术知晓率和利用率,示范标准化生产和绿色生产技术,加强对“放心菜园”的技术指导,督促种植户加强生产管理,确保示范出成绩出效果,将“放心菜园”打造成主要技术措施应用到位、覆盖率高、效益好的示范典型,形成一批可看可学的示范样板,适时举办现场会,组织种植户到“放心菜园”进行参观学习,增进种植户之间的技术交流,加深印象,提升种植户种植水平。通过示范,向周边种植户进行辐射带动,扩大项目技术的推广面和推广效果。嘉善县还每年邀请省内外专家及本县农技专家,组织“放心菜园”生产主体参加培训班10余期,受训1000余人次,发放资料3000余份。
    创新“放心菜园”质量安全监管智慧化
      构建智慧监管体系(智慧监管APP)。一是以“大数据”为基础,构建智慧监管平台。平台设有“主体信息、巡查管理、农资巡查、现场执法、农产品追溯、检测记录”等六大模块以及“地理信息、规章制度、农资查询”等三大辅助功能,形成了信息可共享、源头可追溯、数据可定位、风险可防范的现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将“放心菜园”全部纳入平台监管范围。自平台建成后,已累计上传信息3万余条,高效监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二是以“移动端”为载体,对“放心菜园”实现动态实时监管。开发“农安嘉善智慧监管APP”,全面推广网格化动态监管模式。为县、镇、村三级236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农技人员配备移动终端,通过软件将巡查、抽检、检测等信息及时上传,已形成了上万条的动态信息,实时监管的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推广“一证一码”模式。一是质量安全追溯“二维码”。通过“二维码”赋予产品“身份证”,实现农产品生产过程、包装、检测和销售全程信息跟踪。“放心菜园”生产主体实现主体追溯和过程追溯。二是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将“二维码追溯”和“合格证”有机结合,从技术层面设置条件,在打印产品“二维码”时生产经营者要采取自检、委托检测、内部质量控制、自我承诺等方式之一作为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依据,有效实现了农产品从默认合格上市到标识合格上市的跨越。
      通过产业集聚标准化、生产技术绿色化、质量安全监管智慧化等工作扎实有力推进,嘉善县蔬菜产业发展环境持续向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高,建成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放心菜园,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和喜爱。
    徐丹
    番茄早春栽培,采用三棚四膜覆盖保温越冬。 (资料图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