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记者从省种植业管理局获悉,由于去年蚕茧价格大幅上涨,农民种桑养蚕积极性明显提高,今年我省蚕桑生产出现向暖态势。据有关部门初步调查,预计今年全省春蚕饲养量为23.5万张,预计春茧产量将达到1.3万吨。
今年:种桑养蚕再度升温
“今年,我们全村550户有470户饲养春蚕,全村春蚕饲养量估计有800张左右。”海宁市郭店桑苗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顾华强说。广福村是个养蚕专业村,村里以养春蚕和晚秋蚕为主,去年鲜茧收购价格一路走高,让村民对今年春蚕养殖充满信心。“去年春茧鲜茧收购价每50公斤达到1800元左右,晚秋蚕每50公斤鲜茧收购价有2100元。”顾华强告诉记者,去年,村里养蚕户年均收入可以达到7000元—8000元。
建德市大同蚕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黄国成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有300多户社员饲养春蚕,饲养量在1000张左右,比去年多养150张左右。“主要还是春茧收购价上涨,农民饲养积极性也提高了。去年春茧的收购价在每50公斤2500元左右,比前年涨了100元左右。”黄国成说。
记者从省种植业管理局蚕桑科了解到,截至目前,全省桑园改造面积1.3万亩,其中去冬今春种桑3600亩,预计今年全省春蚕饲养量为23.5万张,饲养量减幅从前几年20%左右缩减到10%左右,减幅大为缩小,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恢复性增长的良好势头。如全省蚕桑第一重点县桐乡市,今年订购春蚕种6.4211万张,比上年6.4028万张增0.3%,预计全市饲养量达7.2万张,增1.4%。
去年:质优价高蚕农增收
“蚕茧收购行情的看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农民养蚕的积极性。”省种植业管理局蚕桑科相关人员分析说。
种桑养蚕是我省的传统产业。但受比较效益低下、养殖风险大、蚕农老龄化趋势、劳动力转移等因素影响,自2007年以来,我省蚕桑生产已连续10年呈下滑态势。
从去年年初开始,受茧丝绸行情复苏的利好影响,生丝价格持续上扬,3A级生丝市场价格从去年初的377元/公斤,涨至目前的521元/公斤,生丝价格的上涨带动鲜茧收购价格一路攀升。去年,我省春茧平均收购价达到 2078元 /50公斤,同比增长27.72%;夏秋茧价格继续上涨,平均收购价达到2254元/50公斤,同比增幅达19.89%。
蚕茧收购价的提升,带动我省桑蚕饲养也跟着回暖。去年夏蚕开始,饲养量跌幅收窄,秋蚕略减,基本持平。重点产区,如嘉兴市饲养量增加6%,产茧量增幅16.7%,遏制了近几年我省蚕桑生产连年大幅下降的局面。加上春、秋季主要蚕期,气象条件均有利于蚕桑生产。去年,我省蚕茧生产实现了质优价高、平衡高产。全省全年平均张产高达51.6公斤,同比增加6.0%。从省纤检局秋茧干茧监督检查结果看,平均质量达到了5A,上车茧率、毛茧出丝率、解舒率等主要指标值均有明显提高。
按照统计局口径预计,2017年,全省饲养蚕种55.4万张,生产蚕茧2.9万吨,每50公斤鲜茧平均收购价2147元,同比增长24.97%,收购价格创历史新高。蚕桑总产值预计可达20亿元,同比增11.1%,实现了蚕桑提质增效、蚕农增产增收。
预计:茧丝价格维持高位
关于茧丝行情的走势预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去年开始,丝价一路上涨是有实际基础的,丝绸产业已经开始发生质的变化。
由于营销模式转变,特别是电商的加入,使得丝绸产品更容易走向千家万户。同时,国内市场对丝绸的消费量明显增加,尤其是年轻人对丝绸的认识和青睐,对丝绸产品的开发、消费更是带来了促进作用。目前,国内对丝绸产品的需求占比,已达到整个茧丝绸市场的50%以上。内销市场的需求增长,加上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决定了丝价上涨成为必然趋势。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国际茧丝市场需求增长,加上国内市场的大力开拓,预计今年茧丝供应偏紧的局面至少在上半年不会改变,茧丝价格将会继续维持高位运行。
同时,丝绸出口也在稳步增长。目前干茧价格为160元/公斤左右,3A级茧丝为521元/公斤,茧丝价格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业内人士分析,根据当前茧丝行情,预计今年春茧收购价同比可望增长15%—20%,春茧生产将为农民增收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