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温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   □张亨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作为贯彻落实这一系列决策部署的一项重要举措,温州市委已明确要全面推进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温州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民营经济的发祥地,同时也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的地区。温州乡村振兴的重点在于补“短板”,要大力推动“部分地区先发”向“全域均衡发展”转变,为人民群众全方位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书写好新时代发展的新答卷。
    乡村振兴的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20字”目标,核心是人,最终是要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围绕农民群众的利益行事。
      首先,要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这应该是现阶段乡村振兴的核心工作之一。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需要乡村“产业兴旺”的支撑,如此来看,外部要素进入是必须的。因此,要出台相关的标准和原则,让外部要素与农村存量要素形成互惠共生关系,与乡村的人和环境达成和谐,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其次,要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受益者,是乡村“治理有效”的关键。无论是农村政策的制定还是农村政策的执行,都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就业创业,夯实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再次,要让乡村各美其美。
    要坚持规划引领,结合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出台本地区的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打造重点村、特色村,发展特色产业、重点项目,不搞千村一面,不搞重复建设,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子,切实让乡村成为农民居住的美丽家园,市民向往的幸福乐园,让农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村振兴的路径
      温州是全国农村改革实验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脱贫攻坚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全国提供了有益经验。当前,要从温州实际出发,以“规划引领、县乡联动、立足资源、政策利导、创评并举”为基本原则,以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把乡村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第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要抓住改革开放40周年的契机,全面总结温州农村改革的经验和成效,谋划提出今后若干年温州农村改革的目标方向和路径。重点抓好“三权到人(户),权随人(户)走”改革,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全面深化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各项改革,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房财产权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抵押贷款试点,加强市县乡互联互通的产权交易体系建设,真正使农村产权“活”起来。要通过农村各项改革,积极推动资本、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与农村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结合,引导城市消费向农村延伸,使乡村投资、创业和消费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第二,以产业发展为重点。
    当前,重点要抓好温州西部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带建设,充分发挥西部农林资源和生态优势,结合西部的总体空间布局,组织实施“十大百项”工程,全力助推温州西部山区绿色崛起。一要做好产业平台建设。以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等平台为重点,建设一批产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产业相互融合、生态环境优美的农业产业集聚平台,打造农业要素集聚的新高地。二要推进农业企业提档升级。围绕温州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品牌农产品,培育发展一批有竞争优势和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重点组织实施龙头企业“3365”培育计划,培育成长型涉农企业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抱团组建协会等联合组织。三要延伸产业链条。建立农产品产销稳定机制,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求链、完善利益链,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把农业的增值收益更多留在农村、留给农民。
      第三,以美丽乡村为底子。
    新时代美丽乡村,不仅要有充足、安全的农产品,而且要有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恬静的田园风光等生态产品,还要有农耕文化、乡愁等精神产品。重点要抓好整体区块亮点打造。抓好永嘉、文成等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县创建,因地制宜开展美丽乡村示范村、脱贫致富带头村、乡风文明示范村等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高标准创建一批美丽乡村风景线。继续抓好农污治理,全面建立“五位一体”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长效运维管理体系。开展清洁乡村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处理。因地制宜打造整体区块亮点,形成“一村一韵、一地一特色”乡村振兴样板。
      第四,以要素下乡为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一要推动市民下乡。出台引导市民下乡相关政策,举办“市民下乡”系列活动,全力助推市民下乡旅游、农产品进城。二要推动资本下乡。扩大农业招商引资领域,鼓励和规范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发展,引导温商抱团回乡投资田园综合体、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兴产业。积极引导企业采取众筹、共享模式吸引更多的乡村热爱者共建共享,开发共享农庄、共享果园、共享菜园、共享民宿等。三要推动人才下乡。出台激励农村外出人才和优秀城市人才回乡创业政策,为乡村振兴输送懂经营、能干又会干的人才。开展招才引智引资活动,鼓励和引导更多热爱家乡、有经济实力的乡村贤达、社会名人等返乡创业兴业,反哺家乡建设。
      第五,以村集体经济为保障。深入实施强村惠民三年行动计划,做实做优村级发展项目,建立村级集体经济“消薄”反弹防滑机制,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促进农村集体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全面小康行动计划,加大异地搬迁力度,加大低保提标、医疗救助力度,建立强有力的财政兜底、项目兜底或帮扶兜底等精准帮扶机制,确保低收入农户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第六,以有效治理为根本。
    围绕“治理有效”目标,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农村基层作风巡查工作,推行村级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坚持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探索推进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把法治、德治与自治有机贯通,打通关节、整合资源、建实防线,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作者系温州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局局长
      近年来,苍南县岱岭畲乡有效整合文化资源,打响畲族品牌,将畲乡风情有机融入农家旅游的各个环节,吸引了众多游客来岱岭观奇石、赏花海、游畲乡,促进了农民增收。图为畲族姑娘跳起竹竿舞。 苏巧将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