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农机化

农机修理工田晓村

逐梦20载成就“全国一流”

  •   日前,全省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总结暨优秀高技能人才表彰会在杭州召开,作为高技能人才,来自缙云县的农机修理工田晓村上台接受表彰。从2014年获得省农机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冠军、“浙江省技术能手”和“浙江省农机维修技能标兵”,到2016年成为“全国技术能手”,这个从青春年少时起就有着“机械梦”的农机修理工,20多年来,一直在丽水市缙云县晓村修配部默默耕耘,靠着努力一步一步朝着梦想坚实前进。
      今年45岁的田晓村是缙云县新碧街道下小溪村人,从小爱好研究机械设备。初中毕业后,田晓村跟着父亲学修拖拉机,在父亲的影响下,田晓村深深地爱上了农机修理。那时候,农机修理资质培训机会难得,田晓村逮着机会就想方设法参加。为了学到更全面的农机修理知识,田晓村甚至自费到农机生产厂家学习农机构造。1993年,田晓村办起了农机修理站,踏上了追逐“机械梦”的第一步。
      2011年,缙云县开始引进全自动炒茶机,但在使用初期出现茶农频频报修现象,维修人员一赶到现场,机械又恢复正常,加工出来的茶叶成色不理想,厂家技术人员只凭借茶农描述也无法找到问题根源。
      茶农们找到田晓村,但当时的田晓村在自动炒茶机面前也只是个“门外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田晓村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在茶农家蹲守,几经周折和经历数次失败后,他最终准确判断出茶机下料开关、压板压力调节、进料控制等部件会由于电磁干扰和温度变化,出现偶发性故障或控制参数偏离,这是导致茶叶品质下降的关键问题所在。
      解决炒茶机问题的那一刻,田晓村内心是前所未有的放松与愉悦。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自动炒茶机关键技术问题的迎刃而解,自动炒茶机方便快捷的优势得到更多茶农的认可,也降低了茶农的生产成本,按每4台自动炒茶机比普通炒茶机每天节省1名工人,平均茶叶加工周期30天测算,每年可节省人工成本400多万元。
      抱诚守真、方便农民,是田晓村经营农机维修事业的一大宗旨。为解决微耕机等一类小型机具送修难、上门服务成本高的难题,田晓村在机具相对集中区招聘兼职技术员,为机手提供上门应急和保养服务,做到小毛病即时解决,大问题远程诊断。这种服务方式,虽然令他的支出成本增加,但可减少农机具维修时间,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每年为机手减少维修费用20多万元,节约维修时间6000小时以上。“严把维修质量关,严把零部件质量关,严把维修操作安全关”,是田晓村给自己定的三条“戒律”。正因为其恪守“三严”戒律,田晓村的农机维修事业蒸蒸日上。他的“晓村修配农机修配部”年检修各类农机具8300多台次,电话指导服务400次;外聘兼职人员17名,年检修各类小型农机具2100多台次,成为缙云县业务量最大的农机维修网点。
      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2016年,田晓村获得“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也是当届全国唯一一名农机技术能手获得者。2017年他又被列入省万人计划高技能领军人物候选人名单、丽水市首席技师。田晓村说,学无止境,在农机修理这条路上,他会一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张浩呈 林艳  田晓村正在修理农机。本报记者 金国栋 摄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