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今年水稻重大病虫害咋防控

  □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近日,省农业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各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高我省水稻病虫害防控技术水平,增强水稻生产防灾减灾能力,保障水稻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安全。
  据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和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预测,2018年我省水稻病虫害呈偏重发生态势。其中,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中等偏重发生;二化螟在单双混栽稻区中等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纹枯病偏重发生;稻曲病、稻瘟病中等发生,如遇适宜天气,局部流行的风险高;恶苗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水稻细菌性病害有局部流行风险。省农业部门对今年的防控目标是,水稻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9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5%以上。
  强化绿色防控,促进绿色发展。通知要求各地树立“绿色植保”理念,加强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推进水稻重大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落地。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强化区域治理,主攻重大病虫和重发区域,优先采用农业措施、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强化监测预警,严密监测水稻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抓住关键时期,推广应用高效、低风险药剂的科学用药技术,推进农药减量控害和农业提质增效。
  强化技术指导,推动技术落地。通知还要求各地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同时,通过各种媒介、多种形式,突出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重点主体,广泛开展技术宣传、示范和培训,着力解决防控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提高防控技术到位率。在重大病虫害防控关键时期,落实分片包干联系督导制度,采取日常联系督导和关键时期现场督导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对防控工作的督查指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