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浙里担”让农民种药材贷款不再难

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和省农贷担保公司签约推进产业兴旺

  □本报记者 葛勇进
  本报讯 这两天,衢州的中药材种植户舒先生特别开心,因为今年种中药材的资金有着落了。通过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提供的“浙里担”担保,他顺利地从邮储银行衢州市分行获得200万元贷款,用于种植200亩白及、三叶青等中药材,只需支付1.2%的担保费。
  和舒先生一样,对全省种药材的药农来说,还有更大的喜讯:3月30日,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和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加大对中药材产业的金融服务,有效破解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促进中药材产业转型发展,共同推进中药材产业振兴。
  中药材产业是我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俗话说,“药材好、药才好。”近年来,随着中医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铁皮石斛、西红花、黄栀子、三叶青、覆盆子、白及、前胡等药材品种的需求增加,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7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8万亩,总产值63.4亿元。
  “最近几年,种植铁皮石斛、灵芝、西红花、三叶青等中药材,亩均可盈利1万元以上,远远超过种植一般农作物的收入。”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何伯伟说,与常规经济作物相比,中药材的生产周期长,种植、管理技术要求较高,投入相对较大。但因缺乏抵(质)押物,农民种植中药材普遍遭遇融资难题。
  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中药材产业提升和转型升级,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推动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机械化加工和电商化营销为着力点,以中药材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为对象,充分发挥政策性担保的增信功能和产业协会的组织优势,共同引导金融机构将信贷资金投向中药材产业,实现产业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双方将在基地建设、产业提升、设施设备更新、科技创新、功能拓展等方面开展合作。通过加大金融扶持,推进“浙八味”等道地药材品种改良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加快铁皮石斛、灵芝、西红花、三叶青、黄精、白及等新兴优势药材培育,改善生产条件,建立生产基地;围绕中药材产业提升发展,以重点企业为核心,为其上下游生产经营主体批量提供金融支持,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进特色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建立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示范推广;挖掘中药材产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及健康、养生、休闲、文化等多重功能,推进中药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在签约仪式上,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此次合作是公司“担保+协会”业务模式的一次有效尝试。为破解农业融资难题,该公司还推出了浙里担·E农贷、浙里担·新农贷等政策性农保产品,为广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小微农业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