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科学—政策平台日前发布报告说,全球各地区生物多样性继续恶化,显著威胁人类经济生活和食品安全。
报告说,到2100年,气候变化会导致超过半数的非洲鸟类和哺乳动物消失,湖泊生产力下降20%到30%,植物种类大幅减少;在美洲,地区种群数量比欧洲殖民时期减少约31%。到2050年,气候变化将成为该地区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因素,预计将上述比例推高至40%;亚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在下降,但也有一些改善。如过去25年间,海洋保护区面积增加近14%,陆地保护区面积增加0.3%,森林覆盖面积增加2.5%,其中东北亚地区的森林覆盖面积增加达22.9%。
但报告认为,不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和过度捕捞等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威胁更大,按目前的捕捞速度,到2048年,亚太地区可能将面临无鱼可捕的境地。对生态、文化和经济至关重要的珊瑚礁在亚太地区也受到严重威胁。即便按照气候变化的保守模式估计,到2050年,多达九成的珊瑚礁将严重退化。
(摘自《中国科学报》 周舟/文2018年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