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时空 江初昕/文
俗话说,今年的笋子,来年的竹子。清明时节,竹林中那松松软软的土壤表层,便串珠似地往上“鼓”起来。冬天,竹笋已在土里默默地吸收了充分的营养,静候春天的到来。
春雷一声响,地下春笋长。别看它细皮嫩肉,娇小可爱,若有一阵春雨,那就如地裂土崩,势不可挡。不管土有多硬,或是石块压身,它有万夫不当之勇,毫不犹豫地破土而出,争先恐后地涌出地面。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置信。难怪早有“雨后春笋”之成语,用来比喻事物迅速发展。春笋不屈不挠地向上,冲开遮蔽在它头顶的“手臂”,厚积薄发。
“清明看笋出,谷雨见笋高”。清明至谷雨是春笋的生长旺期,一般情况下,春笋露尖以后,不到一个月就能成幼竹。“谷雨”过后,细雨霏霏,竹林间又一代新笋萌出,拔节有声。在寂静的竹林里,似乎能看见破土而出的春笋,顶着泥块、树叶,探头探脑向四处张望。褐色毛茸茸的外衣,头上还顶着浅黄色的芽苞。别看它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却有着极强劲的生命力。不管是在山崖树干下,也不管是在绝壁乱石中,它都能从土里冒出,生长自如。
谁能相信竹笋一夜长一尺,十日高一丈?我信。为了证明春笋的长势,我和同伴找来棍子插在一根春笋旁边,第二天前去查看,能长高好几厘米。有时比划着正好和自己个头一样高,隔了几天再去,一下子窜了老高,只能将手高高举起才能够得着。竹笋们仿佛都在比赛似的,迫不及待使出浑身的力气,拼命地往上蹿。
谷雨后的春笋,在一层一层脱去包在它身上的冬衣后,浑身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每脱下一层笋壳,春笋便又长高了不少。这时,母亲会拎只竹篮,捡拾地上笋壳。笋壳捡回家后,规整地绑在板凳上,平时吃饭坐在上面。一段时间后笋壳平整光洁,母亲便把它拿来作鞋样。还可以把笋壳撕成长条,挂于壁上。夏季的时候,把它浸在水里,可以用来绑南瓜藤或豆角藤之类,总之,物尽其用。而我们小孩则把笋壳浸下水,扭弯成鞋的模样,用藤条绑缚好,做成的鞋子穿在脚上,凉丝丝的。还可以做成草帽戴在头上遮阳。我最喜欢用笋壳儿折伞,不但能张开,还可以收拢,与古人用的油纸伞一般无二。连续几把伞叠加,又像托塔天王手中的镇妖宝塔。
春笋拔节长高,当长成树那么高的时候,就褪去了全部褐色外衣,开叉长出嫩枝,在风中摇曳,轻轻摇摆着婀娜的身姿。幼竹和母竹齐头并肩,相依相靠,相伴左右,很快就融入一片翠绿的竹海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