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是春季设施蔬菜生产中的一种主要病害,主要危害番茄、辣椒、黄瓜、西葫芦、韭菜、莴苣等果蔬作物,如黄瓜灰霉病、番茄灰霉病、草莓灰霉病、茄子灰霉病、韭菜灰霉病……当春季温度在18℃-23℃、空气相对湿度90%以上时,这些蔬菜上的灰霉病就极易发生。而蔬菜灰霉病一旦发生,就非常难治,不少菜农用尽市场上各种杀菌剂,甚至是专门用于防治灰霉病的特效杀菌剂,或喷施,或烟雾熏,也都不管用。为什么?因为春季大棚设施内低温高湿的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灰霉病菌蔓延,特别是蔬菜地浇水后,更易加重病害扩散,对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
前一段时间,我省出现了连续降雨,蔬菜大棚内温度较低,为灰霉病的发生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省农技推广中心有关蔬菜专家提醒广大菜农,当前要及时抓好蔬菜灰霉病的防治工作。
灰霉病为啥不好治
灰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也是一种典型的气传病害,可随空气、水流以及农事作业传播。据测试,一个病果其病菌传播范围可达5平方米。灰霉病的菌核可在土壤或病残体上存活残留,其病原菌在适宜的条件下可存活130天左右,在适温、弱光、高湿的环境条件下,就会爆发。专家介绍,灰霉病有以下特性。
1.繁殖速度快。其菌核可在土壤或植株病残体上越冬越夏,当温度达7℃-20℃时,就会大量产生孢子,而且繁殖速度非常快,分生的孢子数量惊人,在显微镜下看,就像葡萄穗一样(感病部位上那些灰褐色的霉状物)。在蔬菜苗期,当温度15℃-23℃、弱光、相对湿度90%以上时,或幼苗表面有水膜时,感染灰霉病菌的蔬菜就会发病,蔬菜花期最易感染此病。灰霉病菌可通过气流、灌溉和农事操作,从植株伤口、衰老器官侵入,如遇连阴雨或寒流大风天气,或大棚放风不及时、植株密度过大,或幼苗徒长、分苗移栽时伤根、伤叶,都会加重病情。
2.生存能力强。灰霉病病菌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都很强,既可以从活体的植物组织中摄取营养,也可以在死亡的残体中生存,属于半活体营养型病菌。灰霉病病菌可以在土壤中、植株上、大棚膜上、立柱上、吊线上存活栖息,通过气流、雨水、农事操作等途径传播到植株上,一旦条件适宜,就迅速萌发、侵染。以黄瓜灰霉病为例,病菌的分生孢子在感病的果实、花瓣、花萼、茎秆、叶片等部位存活4-6个月,而菌核的生存时间更长。
3.易从伤口侵入:灰霉病病菌喜欢“甜嫩”,最喜欢侵染的部位是花、幼果和转色成熟期的果实。主要原因是花器上的一些分泌物会刺激病菌快速繁殖,果实幼嫩的表皮或成熟期的果实上一旦有伤口出现,病菌就会循着这些部位渗出的汁液乘虚而入。调查发现,番茄灰霉病病菌从残留花瓣处侵入果实的概率最大,占所有侵入部位86.27%-91.61%。而生产上番茄用生长调节剂蘸花后,果蒂部位花瓣残留率高达67.71%-100%,这也是大棚番茄灰霉病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4.湿度高易暴发:天气是影响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灰霉病病菌喜欢比较凉爽的温度条件(18℃-23℃)、高湿环境(相对湿度85%以上)和弱光照的天气。因此,当春季遇连续阴雨天时,灰霉病极易暴发。
5.病菌致病力强:灰霉病病菌的致病能力超强,一旦侵入植物器官就会迅速出现症状,快速产生新的分生孢子。因此,病害一旦发生就意味着菌原菌数量会爆发式扩增,如不及时防治就会暴发流行。
防治灰霉病重在预防
防治蔬菜灰霉病重在预防,并以早期预防为主,如灰霉病发生后,再打药防治,通常已晚了。防治时,需了解灰霉病的特性和发生过程,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即灰霉病病菌在什么温湿度条件下,容易滋生侵染;在植物体表面上,是如何萌发侵入的;植株受病菌侵染后,是如何应对和反应的,是否还有机会予以控制,等等。只要掌握这些常识,就可以科学预防和控制灰霉病的发生。同时在用药时,要掌握好3个关键时期,即苗期、初花期、果实膨大期。
1.减少病菌基数。灰霉病病菌是在土壤中、植物残存组织中栖息活动的,所以在蔬菜栽植之前,或栽植初期,以及开花前后,尤其是番茄等作物蘸花后,要注意清除有病的枝叶、花和果实等,再用咯菌腈、速克灵、异菌脲等杀菌剂全面处理土壤、花器、幼果以及整个大棚,就可大大减少灰霉病菌的数量。
2.及早用药控制。研究发现,灰霉病病菌侵染植物时,首先是和植物体接触,在气孔、皮孔或伤口附近分生孢子,然后萌发成芽管和附着胞,附着胞分泌角质蛋白酶和脂肪酶等溶解酶穿透植物角质层,破坏表皮层,在植物体表面上形成一个侵染爆发点,再分泌内生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基酯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等细胞壁降解酶,分解植物器官,帮助菌丝汲取其中的营养。
3.激活植物免疫系统,提高作物抗病能力。一般来说,植物对病菌入侵的免疫反应分三步:第一步是识别黏附在植物体表面上的微生物是否有害;一旦发现有害,就会启动第二步,即感应病菌分泌的有毒物质;第三步,启动植物体内的免疫蛋白,分泌能够破坏和抵御病菌毒力的生化物质。因此,激活植物的免疫系统,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尤为重要。
4.调节好植物的生长环境。根据植物对温湿度的生长需求,尽可能地控制好大棚内的温、湿、光等条件,把白天最高温度控制在25℃-30℃,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下,注意通风和光照管理。植株栽植密度也不宜过大,阴天不浇水、不喷药,春季低温时,尽量在上午喷药。 龚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