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云和乡村振兴讲习所举办“百场讲习进百村”活动

特色讲习“菜单”递上来

  □本报记者 唐豪
  本报讯 “凤凰山街道拓园村——蔬菜种植技术与销售”“赤石乡垟田村——葡萄种植技术”“浮云街道庄前村——农村经济管理”“安溪乡下武村——交通安全法规”……乍一听,你可能会云里雾里;细一问,原来这是一场特殊的供需对接会。3月30日,云和县举办“百场讲习进百村”活动启动仪式暨“乡村振兴”讲习对接会,县委组织部、宣传部、农办,县农业局、公安局、云和师傅协会等14个部门、单位根据自身职能提供特色讲习服务“菜单”,100个村根据自身需要现场“点单”。“我们村亟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培训和指导。”该县凤凰山街道勤俭村党支部书记阙伟胜一边在县农业局提供的讲习“菜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和所需服务内容,一边对记者说。他说,村里有意把村集体资产盘活壮大集体经济,奈何他们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相关政策了解得还不透,所以看到县农业局提供的“菜单”里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讲习服务,他毫不犹豫“下了单”。
  党的十九大后,云和县首创了乡村振兴讲习所。讲习所以“1+10+X”的县、乡、村三级讲习所为主体,以产业示范讲习基地为辅助,以流动讲习所、流动讲习小分队为补充,坚持“网格化管理、个性化菜单、组团化服务、多样化活动、通俗化讲习、实效化体现”的“六化”式服务。自创办以来,已累计举办各类讲习活动224场,服务对象达2.35万余人次。
  本次对接会共“签单”102份,其中农业农村政策咨询服务22份、农业技术培训服务18份,成为需求“大户”。根据活动安排,相关“接单”单位必须在6月份前完成所有讲习服务。
【编后】
  套用一句广告语:“你需要的,才是我要提供的。”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振兴之路各有不同,只有换位思考,提供农民朋友真正需要的内容,才能服务到农民的心坎里,才能避免供需“两张皮”。为云和县的这份讲习服务单点个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