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版:浙江畜牧兽医

手把手传授养殖技术

“王一成畜牧产业服务团队”在行动

  □本报记者 金国栋 通讯员 杨金勇/文 本报记者 叶敏/摄
编者按:
  今年1月,“王一成畜牧产业服务团队”成立,服务团队以省畜牧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为主体,联合省农业厅、省农科院、浙江大学、基层专家组成。两个多月来,服务团队发扬王一成同志立足岗位、乐于奉献的精神,密切联系养殖场开展服务,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
深入养殖场 现场“开药方”
  3月12-13日,省“王一成畜牧产业服务团队”赴金华开展服务活动。服务团队走访了金华清山种畜有限公司、浙江加华种猪场等多个畜禽养殖场,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服务。
  服务团队认真听取了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就存在问题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对金华清山种畜有限公司引进的裂解器舍内减臭新设施新技术,团队专家建议开展栏舍内减臭效果的对比实验,科学评价裂解器作用;针对金华市金东区九里大地生猪场连栋猪舍冬天通风难、育肥舍猪群打堆等问题,团队专家就猪场的通风布管、拟建栏舍布局等做了通俗易懂的讲解和指导,养殖场主听后豁然开朗,表示很受启发。
雨雪冰冻天 指导防冻害
“王一成畜牧产业服务团队”生猪组自团队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活动。
  针对去年下半年以来,杭州市萧山区某些养猪场生猪死亡率明显上升,个别猪场损失严重等问题,服务团队对该区5个猪场进行了猪病流行病学调查。通过现场剖检和实验室检测,基本明确了病因,专家们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同时,服务团队还定期与猪场联系,以便及时解决好疫病防控的问题。
  今年2月份以来,针对连续雨雪冰冻天气对我省畜牧业的影响,服务团队积极行动起来,赴上虞一养殖场现场指导畜牧生产防冻避灾工作。团队成员深入猪舍查看生猪采食和健康情况,当发现育肥猪和保育猪出现不同程度群体性拉稀症状时,服务团队马上提出初步防治方案,建议加强保暖,保持圈舍干燥,严格隔离和消毒,争取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病情,减少猪场经济损失。
  春节后,服务团队得知义乌某养殖场产房仔猪有严重腹泻,情况一直未见好转时,团队专家及时赴该养殖场了解疫情、解剖病猪、提出治疗方案,当天将相关病理材料带回实验室,连夜分析,查明原因,为养殖户挽回了损失。
  3月初,服务团队还专门来到绍兴市越泉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开展一对一现场技术服务,受到养殖场的欢迎。
产品要提质 专家来把脉
  3月1日,“王一成畜牧产业服务团队”家禽组赴杭州市千岛湖科普养鸡园开展技术服务。团队成员详细听取养鸡园情况,现场察看了养鸡园肉鸡和蛋鸡养殖基地,服务团队就优质肉鸡、蛋鸡生产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指导意见。服务团队指出,该养鸡园的肉鸡和蛋鸡养殖基地要科学规划布局,两者要相互隔离,集中饲养,不能混杂;要强化品牌意识,扩大产品销售渠道;要适度规模经营,采用先进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团队专家还现场科普了养鸡园鸡肉和鸡蛋的品质测定知识。
服务抓落实 这些不能少
  3月9日,“王一成畜牧产业服务团队”草食组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商讨明确了今年工作重点,落实了示范场、帮扶场对接专家和相关任务。
  会议要求,下一步,服务团队要以解难题、推技术、育人才、攻难点为重点,将帮扶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帮助养殖户实现提质增效;要注重服务,实现质与量并进,确保每个场年度内专家入场指导两次以上,同时,联动市、县团队,通过技术培训、现场会等,加强基层人才培养;要拓展服务内容,在做好技术服务外,还要在品牌建设、市场信息、产销对接等方面进行全链条、全方位的帮扶。
培训技术忙 养殖户点赞
  三月春暖花开,正是蜜蜂养殖和蜜蜂授粉的关键时节。3月5日,“王一成畜牧产业服务团队”经济动物组在淳安县金峰乡举办中蜂养殖及蜜蜂授粉应用技术培训班。淳安县中蜂养殖户共7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上,团队专家分别围绕蜜蜂授粉的现状、意义以及存在问题,重点讲解了蜜蜂疾病综合防控技术,分析了我省蜜粉源植物分布以及应用情况等内容。培训班结束后,许多养殖户迟迟不愿离去,现场提出了目前养殖中的技术难题,团队专家一一给予解答。团队专家一行还赴部分规模蜂场开展一对一现场技术服务,获得养殖户点赞。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