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创业

叶润祥:从泥水匠到“种藕王”

  在建德市更楼街道新市村文化大礼堂的墙上,一张介绍“70后”农民叶润祥依靠勤劳双手,一年四季不是在田间种藕挖藕,就是在市场里与妻子一起卖藕发家致富的图片张贴在“最美新市人”一栏上,格外引人注目。曾经当了10年泥水匠的叶润祥,重归“农门”种莲藕,从起初的0.3亩扩大到如今的30多亩,年可销售鲜藕达30多吨,成了全村名副其实的“种藕王”。
放弃手艺活 重新走“农门”
  叶润祥从小长得结实,幼黑的脸庞,一眼见到他,就知道是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娃。初中毕业后,他的同学们有的继续跨进校门上学,有的离开家乡,前往杭州等地打工,而他却守着一份乡愁,依然与父母一起在家里干着种粮收种的农活。几年后,在亲戚的介绍下,叶润祥拜师学艺,做起了泥水匠的活。
  经过几年时间的磨练,他学会了独自砌砖头,粉刷墙壁,造房子,成了一名小有技艺的泥水匠。
  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叶润祥转眼就在这个行业干了十余年,风里来,雨里去,挣的都是辛苦钱。最担心的是一年干到底,老板因支付不出工钱,拍拍屁股逃走了,这让他对这份手艺既爱又痛。叶润祥决定另辟蹊径,重走一回“农门”,力争闯出一番新天地。
种藕遇难题 摸索新办法
  28岁那年,叶润祥看到村民种的莲藕,一到炎热盛夏就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蔬菜。那年,叶润祥也在自留田里试种了0.3亩莲藕,结果卖了1500多元,这让他兴奋不已。第二年他将面积扩大到1亩,收入竟超过了5000元。
  叶润祥发现,莲藕在建德新安江城区,乃至于建德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均有着很大的销售潜力,可本地的品种基本集中在七八月份上市。如果能扩大规模,选择好品种,一年四季能上市,不仅能满足市场需求,还能提高经济效益。
  2015年,叶润祥一边种植,一边摸索,逐渐掌握了莲藕的栽培技术。他发现种植莲藕的田,连作两三年,必须更换,否则病菌残留寄生在土壤中,对次年莲藕的生长十分不利,既影响产量,又容易患病。为此,他通过流转土地,更换田块,将莲藕种植面积发展到五六亩,同时采用当地的畜牧沼液肥作基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这样不仅改善了土壤结构,还能提高莲藕的品质。
  种藕容易,挖莲难。仅靠人工挖藕,每天只能挖100公斤,既费工又费力。那年因缺少人手,夏季的鲜藕到秋后才挖,基本烂在了田里,损失好几万元。
  这让叶润祥认识到要想常年有藕买,必须选择好品种,调整种植结构,延长鲜藕产业链,同时还要具备一套好的挖藕工具。于是,他开始从网上查找其它地方农户的挖藕方法,发现利用高压水泵加喷头挖藕可轻松很多。他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分别研制出高压泵挖藕机、鲜藕清洗机等现代农业生产设施。这些新设备替代传统生产方法,省工省时,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同时他又从湖南、衢州、金华等地引进塘藕、田藕等多个早、中、晚熟的新品种进行试种,均获得成功。
当起农场主 成为“土专家”
  风里来,雨里去,一年四季扑在田间的叶润祥遇到了一个个问题,又克服了一个个问题,他种植莲藕的名声在当地也越来越大。2016年年初,他又在新市、于合等村流转了30亩土地,种植莲藕,形成了规模经营,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莲藕可挖,销售量也越来越大。2016年,叶润祥在成立了建德市藕缘专业合作社的基础上,又注册了藕缘家庭农场,当起了农场主。
  初春时节,笔者在更楼街道新市村莲藕种植基地看到,叶润祥一身浸泡在水田,不停地挥动着高压水龙头,冲刷着泥土中的莲藕。不一会儿,一根根壮实、嫩脆,白白胖胖的莲藕浮出水面,一点也没有断节伤皮,买相十分好看。叶润祥动情地说道:“像这样的莲藕,一根就有五六节,消费者十分喜爱。”据悉,一年360多天,叶润祥至少有300天扑在田间种藕挖藕,妻子还专门在新安江城区溪头农贸市场设立了“新市莲藕”经营摊位,每天前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生意越做越红火。
  今年年初以来,在叶润祥的带动下,该村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种莲藕的行业中,成为当地“一村一品”发展特色种植业的抓手。叶润祥作为种植莲藕的“土专家”,正为当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挥积极作用。
宁文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