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品牌

“丽水山耕”建设管理标准出台

向世界递出丽水优质农产品的“金名片”

  近日,笔者从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获悉,优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丽水山耕”建设和管理通用要求》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已正式发布,在彰显环境友好、生态文明、精耕细作的现代化农耕理念之余,为消费者放心购买原生态农产品带去福音。目前,首批21家企业的23张“丽水山耕”认证证书已正式颁发。
“标准化+”引领农产品接轨国际
  富有自然气息的草绿色“品”字标,赫然呈现于农产品包装上,不仅成为产品符合“丽水山耕”评价要求的图文标识,也突出了“浙江美丽山水”内涵、“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理念。
  随着“标准”的正式发布,标志着“丽水山耕”农业区域公用品牌认证标准体系已基本建立。据悉,“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丽水市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省物品编码中心、省农科院、浙江省方大标准信息有限公司、丽水市生态农业协会等共同起草。
  据了解,“标准”规定了“丽水山耕”建设和管理的通用要求,“生态环境良好、全程管理追溯、农耕文化传承”,符合“三品一标”质量要求,对良好生态环境进行规定;对生产、经营和销售“丽水山耕”农产品的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生产和管理、质量安全追溯和履行主体责任要求进行了规定;对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进行了规定;对传承农耕历史文化做了规定。“标准”可作为“丽水山耕”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管理活动的基本准则,亦可作为“丽水山耕”第三方评价的依据。“这个‘标准’是农业产品采用认证认可手段开展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的重要依据,追求方法合理、设施先进、加工科学、信息追溯等现代农业特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丽水山耕”将传承地域特色农耕文化,引领特色农业实现品牌化发展、生态化发展、可持续发展,与国际接轨,向世界递出丽水优质农产品的“金名片”。
  据悉,目前,“丽水山耕”国际认证联盟已采用丽水市生态农业协会四个团体标准(TLSSGB 001-2017 丽水山耕 食用种植产品、TLSSGB 002-2017 丽水山耕食用淡水产品、TLSSGB 003-2017 丽水山耕 畜牧产品、TLSSGB 004-2017 丽水山耕 加工食品)作为特定农产品标准。
“山景”带来“钱景”
  丽水地处浙西南山区,生态环境非常好。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的嘱托,如何将生态优势化为经济优势,成为亟待丽水人破解的重要命题。丽水从“藏在深山无人识”的优质生态农产品上做起了文章。
  庆元香菇、青田田鱼、松阳绿茶、遂昌番薯干、处州白莲、云和木耳、缙云麻鸭……丽水下辖的九个县(市、区),几乎个个都有“名牌”农产品。但品牌过多过滥,人力、财力、物力不足,难以形成合力,需要政府直接参与到创品牌的环节中。
  2014年9月,全国首个覆盖全区域、全产业、全品类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正式面市,为丽水全市农业主体提供标准化、金融化、电商化等品牌服务,在提升农业主体自身能力、推进农民增收方面注入新动能。
  “我们已经做过70多个区域农产品品牌的打造,丽水是做得最好的。”浙江大学CARD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庆超说,品牌打造过程中,运行主体是否“给力”非常关键,“丽水成立了‘生态农业协会’,由协会出面注册‘丽水山耕’,然后再由协会将品牌委托给国有的‘农投公司’进行管理运营。这一技术性的创新完善了品牌的制度设计。”
  截至目前,已培育600余家农业主体、1037个生产基地、累计销售额近70亿元,品牌溢价率超30%,品牌价值达26.59亿元,开辟了“山景”带来“钱景”的特色路径。
  “丽水有着很好的农村电商基础,建立‘丽水山耕’这一区域公共平台,目的是解决农产品交易中的信任问题和产品质量问题,同时推动丽水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化、信息化以及电商化的发展。”丽水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井泉介绍说,除了提升品牌影响力,公司还从农产品供给侧的各个环节与13家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市场化的全产业链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大大增强农产品供给侧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农业数据化分析、农业产业股权投资、供应链金融、产权直抵、资产收集、融资贴息等一系列金融服务的打通,也为盘活农村资产、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实现助一臂之力。 周宇 傅凌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