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嗡嗡嗡”,在田野上空,植保无人机缓缓飞过,向稻田喷洒出阵阵水雾;在农田里,一台台高效率的收割机在金色的稻田中驶过,收割了成片的稻穗;在粮食烘干中心,一排高高耸立的烘干机火力全开,吐出的稻粒汇成一片金灿灿的海洋……一场由农业现代化带来的蝶变,让杭州市大江东的田野迈进了机械化时代。
钱塘江畔,地势平缓,千里沃野,这里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粮仓”和“菜篮子”基地。如今,“智造”入农,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融入农业,为大江东开启了现代农业新时代。
“大江东农业机械化基础扎实,早在数年前就走上了这条道路。”杭州市大江东经济发展局(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锤炼与磨合,大江东农作物种植机械化平均水平已达90%,有不少农作物种植已实现全程机械化。
“智慧农机”成新标杆
收获了2017年最后一批作物,一台台农机迎来了短暂的休整期。一年四季,这些其貌不扬的农机是田野中最辛勤的“农夫”。
以水稻为例,翻耕机、旋耕机在农田打下“桩基”,插秧机将一株株水稻苗安入“新家”,农用植保飞机为幼苗设下“防护罩”,收割机带走金灿灿的稻穗,烘干机为稻谷进行最后的“洗礼”。一套完善的流程,意味着在大江东,水稻种植已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靠着农业机械化,一支仅有6名成员的服务队能服务近3000亩农田,而不采取机械化,一个农民想要耕种10亩农田都极为困难。比传统人工作业高50倍以上的效率,“智造”为大江东农作物种植带来了大跨步的飞跃。
截至目前,大江东共有19家合作社,可提供耕、收、种一体化和高水平的农业机械化服务,给周边农户提供方便,成了智慧农业的新标杆,为农业现代化再添浓重的一笔。据悉,大江东现已拥有国家级农机示范合作社2家,省级农机示范合作社2家。
现代农业的“智慧管家”
“机械智慧”不仅提升了农业现代科技装备,更为实现农业生产高度规模化、集约化提供了新途径。
近年来,大江东积极利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推广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全年实施水稻统防统治面积达2.5万亩次。
随着插秧机不断前行,取秧器从秧箱中逐次分格取走一定数量的秧苗,在插秧轨迹控制机构作用下,将秧苗插入泥土中,如此循环往复,一排排秧苗整齐有序地竖在水田里。
高效率的机械化作业,让植保飞机、插秧机等农机不得不在各个农场中不断“赶场”。
如何“守”住农机,准确核算服务面积?
一台北斗农机终端、一个高清拍照设备、一个深度传感器、一张机具识别卡,北斗智慧农机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启了大江东农机智慧化监管新模式。目前,大江东已累计完成安装114套北斗农机管家智能监测装备,总作业面积达87656.43亩次。“你看看,在‘农机助手’手机APP上能看到收割机、插秧机等农机的定位、作业轨迹和作业面积,每过10多秒还能收到一张实时照片。”合作社对这套系统竖起了大拇指。
通过“互联网+”创新监管,大江东实现了对农田作业质量及面积的信息化科学监管,有效减少管理成本,实现监测的实时化和智能化,还形成了农机补贴核查新机制。 严泽玮 董伟 袁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