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王瑭金:把荒山变成“观光园”

  在松阳水南街道一带,提起王瑭金,几乎无人不晓。
  清路村冷水坑自然村,海拔400多米,离松阳县城约半小时车程。站在村里最高的白峰尖上,可将松阴溪一带的美景尽收眼底。
  往年“藏在深山人不识”的白峰尖,如今变得更具魅力:80亩金桂修剪成团,隐匿在山水间;400亩茶园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夺目的光彩;450亩香榧开始逐步挂果,散发出诱人的清香……它们成株连片地分布在白峰尖下的梯田里,宛如一幅幅巧夺天工的太极图。“这边的金桂,已经与买家签下合同;那边的茶园,今年就可以开摘。”崇山峻岭间,身穿西服、脚蹬皮鞋的王瑭金,显得与周遭环境有些格格不入,但他却是眼前这2800亩山林的主人。
  今年44岁的王瑭金儿时就生活在冷水坑村,17岁考取了松阳师范学校,毕业后到温州闯荡,先后从事过家具零售、土地开发等行业,房子、车子、票子都有了。
  在城市里待久了,王瑭金反倒怀念起小山村的生活。“虽然老家穷,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越发感觉,还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最适合我。”
  2009年,冷水坑村整体下山脱贫,没人照看的老房子渐渐坍塌,世代耕作的梯田也日渐荒芜。2010年,王瑭金回来了,他要在旧山村变出一幅欣欣向荣的画面。
  村里有丰富的土地资源,但多数山地长期处于半荒芜状态,能不能先把山林开垦出来,种些金桂、茶树呢?王瑭金把攒下的700万元全投了进去。在他的规划下,山里打通了机耕路,修建了山泉水池。家庭农场、休闲庄园就这样一步步跳进了王瑭金的谋划里,再变成眼前初具规模的现实。为此,他把厂里的经营收入、卖温州房子的款项、银行贷款共计2000余万元都投到了荒山里。
  王瑭金还试图说服村民将山地流转给他,但村民们对“流转”没有一点概念。他耐心细致地作解释,先后说服村民流转土地2800亩,租期从30年至50年不等,村民每亩山林可以收到60元的年租,期满后还能以山地入股分红。
  山林唤醒了,给王瑭金带来了收益,也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干一天有120元的收入,比我们自己种地强多了。”负责庄园日常管护的村民王家树说。“自庄园开建以来,每年大约5000个用工来自我们村,平均每户劳务收入增加2万元。”清路村村委会主任王宗标介绍,“仅2017年,村民们就从庄园里拿到劳务费100余万元。”
  在王瑭金的设想里,不久后,庄园里的机耕道都要变成水泥路,道路两旁要栽种金丝楠木,果林里、平台处、茶园间还要布置30余幢森林木屋。王瑭金深信,只要庄园初具雏形,山里蓝蓝的天、清清的水、甜甜的空气,就会引来长住的都市人。
  在现有基础上,王瑭金还准备在2800亩庄园里布局高端民宿、农业观光和体验园,等到这些产业成熟落地,乡亲们就能在家门口就业,在青山绿水间,过上属于“归园田居”般的生活。
杨敏 夏洁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