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供销

今年省供销社将重点抓好五项工作

  2月24日在杭州召开的全省供销社主任会议暨省供销社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扩大)会议,总结了2017年工作,部署供销社在乡村振兴中的作为和2018年工作。会议指出,2018年省供销社重点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大力推进为农服务体系建立健全
  把搞好为农服务作为供销社、农合联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以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城乡新供销社服务覆盖、农信农合通服务协同、垃圾资源化服务创建“四大工程”为抓手,开展“乡村服务年行动”,健全服务体系,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通过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工程,形成在农合联平台上农业服务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统分结合的格局和专业性服务与通用性服务经纬衔接的体系。通过实施城乡新供销服务覆盖工程,建立健全以“县城超市-乡镇商贸综合体-村综合服务社(消费合作社)”为载体,集商品服务、公共服务、家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现代消费服务格局和县域连锁经营体系。通过实施农信农合通服务协同工程,建立以信用评定为基础的授信贷款和担保贷款相结合的面向农合联会员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并建立农信机构与农合联及其相关服务组织的服务协同机制。通过实施垃圾资源化服务创建工程,建立乡村环境服务体系。
  深入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把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的投资经营作为供销社、农合联推进乡村振兴的另一重点,引导供销社社有企业、农合联会员企业投资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参与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旅一体化综合体“两大载体”,推进小吃汇建设、大茶业升级“两大工程”,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价值链,建立全产业链利益共同体,争当推进“产业兴旺”的排头兵。
  提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以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为龙头,吸纳产业链各环节主体参股,并建立按交易额(量)返利机制,打造让合作社及农民共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重点打造加工型产业化联合体和流通型产业化联合体。
  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旅一体化综合体。立足小特产、小村落、小农户、小乡土、小环境的乡村根脉特征,利用农合联经营服务网络健全、产业类别和经营主体众多的优势,引导社有企业带领众多农合联会员合作投资,打造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的农旅一体化综合体。
  实施大茶业升级工程。提升茶业龙头企业资本运作能力,形成以浙茶集团为龙头、县级茶企为骨干的产业簇群化、组织合作化、技术系列化、品牌有序化、销售全球化的茶业发展新格局。
  实施小吃汇建设工程。实施农家小吃振兴计划,推动以特色农业和传统技艺为基础的小吃产业大发展,逐步形成以农家乐为基础、以行业协会为依托,乡县市省逐级汇集的“小吃汇”体系,并成为农合联服务“新名片”。
  积极推进新型合作经济发展壮大
  把发展壮大新型合作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深化“三位一体”改革的重中之重和供销社、农合联的神圣使命,充分运用农合联平台,创新合作经济发展方式,动员农合联会员开展合作投资经营,加快形成以各类合作社为主体的新型合作经济发展格局。开展“三位一体”农合联示范创建,要把培育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的示范典型作为重点内容。
  加快完善新型合作经济基础制度,探索建立农民合作基金运行机制,加快建立资产经营公司运作方式。规范建设新型合作经济基本主体,扎实推进会员合作社规范化,着力推进基层供销社规范化。不断创新新型合作经济发展方式,发展链型合作经济和群型合作经济。规范履行农合联执委会职责,强化融入,改造自我。
加快推进社有经济改革发展
  把发展壮大社有经济作为体现供销社在乡村振兴中特殊地位和骨干力量的重要标志。按照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深化社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社有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增强社有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建立健全社有资产授权管理体制,把建立健全“所有者-管理者-运营者-经营者”有效分离、有机衔接的社有资产分级授权治理制度,作为强化社有经济主导力的根本举措。全面推进资产运营公司功能建设,强化战略引领,强化资源调配,强化支持服务,强化监督管理。
  深入推进社有企业转型升级,优化资本结构,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核心竞争能力;推进企业上市,搭建更大发展平台;融入乡村振兴,做大做强涉农产业。加强社有企业治理结构和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风险管控,不断提升社有企业管理水平。
  着力打造过硬合作经济铁军队伍
  把培养和打造一支有情怀、懂合作、能创新、善经营、会管理、守规矩的合作经济铁军,作为供销社、农合联在乡村振兴中能否大有作为的关键。坚持人才兴合战略,分门别类设计载体,千方百计加大力度,加快推进人才培养,着力解决各类人才梯队断档、数量不足、素质下降、流动困难等突出问题。
  推进合作经济人才建设。研究制定“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在今后5年内培养百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千名合作经济管理人才、万名乡村振兴实用人才。充分利用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和浙江农民大学等农民培训资源,加快对基层农合联及其会员合作社经营管理骨干的培训。
  推进社属院校创新发展。紧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合作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形成“合作经济学院+涉农产业学院”的开放办学体系和农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推进合作文化繁荣发展。弘扬新时期“新仓经验”,总结和宣传供销社、农合联在乡村振兴中的先进典型、先进人物,讲好供销社、农合联故事,发挥先进人物对合作文化的引领作用。
  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本报记者整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