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浙江种业

我省新认定15个自主选育的农作物品种

  本报讯 2月9日,浙江省农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第十三次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会在杭举行。会上,经专家审核,有15个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通过认定,其中,蔬菜品种6个,果树品种2个,食(药)用菌品种4个,花卉品种1个,中药材品种2个。
  2016年1月起施行的新《种子法》对农作物品种管理实行分类,建立了审定、登记和新品种保护等法律制度,稻等5种农作物被列为应当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其他的列为非主要农作物,其中马铃薯等29种非主要农作物被列为应当登记对象。
  我省农作物类型多,农业主导产业发达,为更好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8月,我省专门出台了《继续做好登记以外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工作的若干意见》,按照自愿申报、注重推广应用导向的原则,对未列入登记目录的其他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继续开展认定,以规范农作物品种管理,保护育种者合法权益和农民利益。
  这次通过认定的15个品种均为登记以外的非主要农作物品种,是我省自主育成的新品种。这些品种品质优、抗性好,符合生产需求且有良好市场应用前景。如由浙江省农科院等单位选育的“江南红”,是我省首个通过认定的甜樱桃品种,产量较高,品质较优,2010年—2012年连续三年在浦江、庆元和宁波市奉化区进行多点品种比较试验,4年生树平均亩产705公斤,5年生树平均亩产817.5公斤,经济产量良好,栽培技术措施得当,可在浙江地区种植。由浙江省中药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单位选育的“浙麦冬1号”是我省首个通过认定的麦冬品种。该品种植株长势旺,分蘖能力强,丛大,发病轻,加工商品率高。2013-2016年区域试验“浙麦冬1号”三年生平均亩产166.7公斤,比对照慈溪农家种增产15.4%;比原始混合群增产12.0%,适宜在浙江省浙麦冬产区种植。由宁波薇萌种业有限公司和浙江美之奥种业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甬秀70”,是我省自主选育的青花菜新品种,完全可替代进口新品种,具有商品性好、抗病性较强等优点,产量比国内主栽品种“优秀”增产达17%。由浙江大学等单位选育而成的“天鸣1号”杏鲍菇品种,产量高(比对照品种增产17%以上),菇型大小适中,品质好,多糖含量高,十分适宜工厂化瓶栽或袋栽。
  据悉,我省通过开展对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的认定工作,有望进一步加快优良新品种选育和推广,为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种支撑。 王仁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