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昂首新时代 扬帆再启航

今年我省农业重点工作看这里

  2月24日召开的全省农业工作会议提出,今年我省农业工作主要目标是农牧业增加值增长2%、农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稳步提高,确保完成粮食生产、农村集体经济“消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等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下达的目标任务,争取更高质量、更好结果。
  围绕上述目标,会议明确了今年我省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18项重点工作。具体有哪些?本报为你摘要梳理。
1. 推进农业绿色发
展示范创建
  率先在20个县启动农业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创建。建成2000家绿色养殖场、2000个绿色家庭农场、2000个绿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00家农牧对接的绿色循环体。
  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建设,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80%以上,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100万吨,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650万亩,建设氮磷生态拦截系统200个,实现化肥减量1万吨、化学农药减量500吨;完善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机制,回收率达到80%以上、处置率达到90%以上;推广秸秆综合利用七大主推技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
  开展耕地土壤污染详查,编制受污染耕地质量修复规划,开展中轻度污染耕地安全利用试点和示范。
2.组织开展“农业质
量年”活动
  新建20个以上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15个智慧监管APP建设试点县。所有涉农县建成农产品追溯体系、所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纳入追溯平台、所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应用合格证标识、所有浙产农药实现二维码追溯管理。
  深入推进“标准化+”绿色农业发展,扩面开展特色农产品“一品一策”行动,农业标准化程度达到63%以上。
  持续开展“绿剑”集中执法和专项整治行动,全省抽检主要农产品160万批次以上,确保省级抽检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监督抽检不合格产品处置率达100%。加强动植物检疫监管,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植物疫情。
3. 办好第二届中国国
际茶博会
  突出文化元素,展区规模扩大一倍,参展茶叶咖啡产品种类增加到2万个以上。增加茶器具、茶服饰、茶包装等文化产品展销,举办“西湖论茶”高峰论坛、中国国际茶文化发展论坛、首届茶乡旅游发展大会、斗茶大赛等茶休闲、文化、体验系列专题活动。突出国际元素,办好第23届联合国粮农组织政府间茶叶工作组会议、国际茶咖对话、首届国际茶业电商节等重大国际性会议活动。突出市场元素,发布首期“中国国际(杭州)茶产业指数”。
4.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推进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建成5个部级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县、300个省级粮食高产创建千(百)亩片、50个省级旱粮优质高产示范基地。
  集成推广粮食作物绿色增产技术面积500万亩,推广应用新型农作制度面积350万亩以上。
  实施耕地质量管护与提升行动,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提升耕地质量。健全防灾减灾应急体系,加强信息预警和技术指导,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提标扩面,积极帮助农民恢复生产。
5.持续深化农业“两
区”建设
  研究制定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认定办法,组织做好首批24个强镇考核验收,启动第二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创建工作。组织开展园区建设绩效评价,总结推广特色农业强镇成功运作模式,提高园区亩均产出。抓好5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加强动态监管,坚决遏制“非粮化”现象。
6. 推进畜牧业绿色
发展
  推进所有存栏500头以上规模猪场生态化改造提升。确保不发生重大养殖污染和病死动物漂浮事件。建成10个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新增省级示范性美丽牧场200家以上。推进特色精品畜牧业提质增效,力争生猪存栏稳定在550万头左右,家禽存栏稳定在7000万羽左右,特色畜牧业产值超过50亿元。
7. 推进种植业主导产
业提质增效
开展主导产业优势和发展潜力评价,优化主导产业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培育一批专业化生产集聚区。
  扩大种植业“五大”主推技术推广应用,新建50个主推技术示范点,推广果树避雨栽培技术40万亩、茶叶机采面积55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45万亩,小蚕集约化工厂化饲育10万张以上,食用菌菌棒集约化生产2.5亿棒,蔬菜集约化育苗10亿株以上。
8.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
发展
  培育打造5个国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争创3个国家农产品加工业园区,新培育10个示范性农业全产业链。力争2018年休闲观光农业总产值达到380亿元。加强农村电商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
  加强优秀农耕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适度利用,建立浙江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积极推荐全球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9.打好“打造整洁田
园 建设美丽农业”行动收官战
  在巩固前期集中整治成效的基础上,重点强化各地属地管理责任,建立网格化的田园环境整治和保护体系,形成常态化管理长效机制。
  调整农作物空间布局,更加注重规模集中连片、品种色彩搭配,提高田园景观化水平。评选认定100个“最美田园”,打造“诗画浙江”田园版精品样板。
10. 深入实施农业品
牌振兴行动
  总结推广“丽水山耕”等品牌经营管理模式,年底前实现每个设区市至少有一个区域公用品牌。继续推出农产品品牌百强金榜,承办好全国奶业品牌大会,精心办好浙江农博会等系列展会,开展知名农产品专场推介和巡礼,讲好品牌故事。
  全年新增地理标志农产品15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350个、绿色食品130个、绿色农产品基地10万亩以上,主要食用农产品中“三品”认证比率达到52%以上。
  实施农家特色小吃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促进特色小吃产业健康发展。
11.深化农业系统“最
多跑一次”改革
  深化农业系统办理事项“八统一”标准化建设,调整完善农业部门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服务指南,加快推进数据共享,全面推广“网上办理+快递送达”模式,努力实现“一次不跑”的目标。
  加快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现益农信息社覆盖80%以上行政村,实现村民“办事不出村”。
12. 实施消除集体经
济薄弱村攻坚行动
  确保全年新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1000个,累计完成率达到85%以上。对已“消薄”村开展回头看,建立薄弱村消除定期分析、常态督导和全程跟踪机制,巩固发展成果。
  支持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资源、整合分散资金、发展农业产业、开展生产生活服务,稳定经营性收入来源,不断丰富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研究制定集体资产股权管理办法,指导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深化改革。
13. 全面完成农村承
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全力冲刺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完善扫尾阶段,力争合同签订率和权证颁发率均达到90%以上。抓好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信息化建设。
  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理论研究与政策完善,健全承包地流转登记等配套制度,推广土地整村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等典型做法,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国有农场土地确权颁证和社区管理属地化改革,确保两项任务基本完成。
14. 大力培育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
  全面实施万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工程,力争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累计达到1100家以上,农创客累计达到2000名以上。全省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万人。持续推进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加大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力度。
  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路径。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托管,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支持骨干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凤凰行动”。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
15. 加快农业科技创
新推广
  全面深化产业技术团队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聚省内外优势农业科技资源。支持引导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落实离岗创新创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等政策。
  强化农业科技对接,实施“三农六方”科技协作项目20项以上,完成1000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任务,建成农民田间学校100个,培训基层农技人员4500人。
16.大力推进农业“机
器换人”
  进一步推进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工程建设,建成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县3个、示范乡镇30个、示范基地100个;深化农机农艺融合发展,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8万台(套),建成10家国内领先的高科技数字化牧场;进一步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扩大推广“1+N”服务模式,提高农机作业效率和服务效能。广泛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支持台州办好农机博览会。
17.推进现代种业提升
发展
  深入实施现代种业企业提升工程,重点扶持2-3家综合型、5-7家特色型、8-10家区域保障型种业企业。建立1-2家分子育种创新平台。
  高水平办好浙江瓜菜种业博览会和水稻新品种大会,推广水稻绿色优质主导品种800万亩以上。
  加强种质资源保护,新建或扩建1个国家级畜禽基因库。
18. 加快发展农业对
外经济合作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有序引导企业走出去。
  大力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新增出口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15个。
  加强资本技术引进。进一步营造农业营商环境,坚持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调整外资利用结构,更好地推动外资参与我省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进一步深化对台农业合作交流。
  本报记者 杨凌紫 整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