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笔者从金华市婺城区畜牧兽医局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区生猪存栏量为9.95万头,仅为2015年的一半不到,保留了规模以上养殖场44家,基本达到美丽牧场创建标准,其中通过省级验收的美丽牧场12家。每家养殖场都配备了污水处理设施,并通过场区环境整治,绿化美化,使得曾经脏乱的养殖场环境一去不复返,污水则通过厌氧发酵、农牧对接、生化处理、纳管排放等模式实现了零排放。对于如此成绩的取得,婺城区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在此让我们作一回顾见证。
彻底整治低端养殖场绘好绿水青山发展底色
婺城区畜禽养殖整治工作面广量大,早在2013年,相关部门就根据全区环境可承载量和畜牧业的发展实际,对畜禽养殖业开展了强势整治。
从2013年8月到2015年年底,婺城区农林、国土、环保等部门联合开展了第一轮全区性的畜禽养殖治理行动,通过对禁养区、低小散、违法排污等开展集中整治,关停拆除养殖场(户)2259家,处置生猪19.7788万头,奶牛5418头,家禽108.4244万羽。之后,婺城区结合全区养殖污染治理现状,于2016年10月又启动了第二轮养殖场整治攻坚行动,此次行动一直持续到2017年4月,共关停拆除养殖场1266家,处置生猪13万头,奶牛3000多头,家禽46万羽,保留了规模以上养殖场44家,实现了婺城区畜禽养殖面貌的彻底改变。
畜禽养殖场污水处理是畜禽养殖整治的关键问题之一。对此,婺城区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对污水进行处理,即农牧对接、生化处理和纳管排放。目前,婺城区各养殖场已建成沼气池32220立方米,狐尾藻等生态消纳池80亩,实现污水处理农牧对接土地41440亩。生化处理则是采用工业化处理模式,目前,全区共有10余家养殖场建有生化处理设施。纳管排放是污水经厌氧和生化处理后,进入城市排污管网统一处理的一种模式。
为了对全区44家保留养殖场实现实时监管,区相关部门对44家养殖场都安装了线上监控设施,可通过电脑或手机远程实时查看养殖场情况。同时村干部、乡镇联村干部、区级监管部门开展线下巡查监管,做好巡查记录。并推行“三方评分考核”淘汰制,即乡镇每月一次日常巡查评分考核和环保、农林部门不定期评分考核相结合。对媒体曝光、督查通报、群众信访举报被查实的污水漏排超排、治污设施运行不到位等环境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扣分,一年内累计扣分达20分以上的,将责令限期关停。据该区畜牧兽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制度从2018年1月开始执行。
高标准建设美丽牧场谱好一曲生态田园牧歌
在对全区范围内开展养殖场集中整治后,婺城区按照美丽生态牧场的标准对保留的养殖场开展了进一步改造提升,精心打造,达到精益求精的目标。
美保龙养殖场一直以来都是行业的一个标杆。婺城区通过加大对美保龙发展的支持力度,以求通过精心打造这一个精品标杆,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来提升婺城全区畜禽养殖业的行业品质和整体环境。
在样板企业的示范引领下,婺城区积极带动全区养殖场开展美丽牧场创建,对全区44家保留养殖场根据美丽牧场标准大力度进行改造提升,包括污水处理设施改造、场区环境整治、养殖设备提升、完善防疫设施等规范化建设。落实好养殖场设施用地备案、动物防疫条件审批和养殖场备案等手续。现如今,不管是走到哪一个养殖场,场区外墙体绘制着精美的图案,绿化树木郁郁葱葱,污水实现零排放。
农牧结合是目前较为提倡的养殖污水处理模式,婺城区对此不断探索推进,已经逐渐步入正轨,形成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趋势。其中,全区有10家规模养殖场与其他农户经营的稻田、果园、菜园、茶园进行对接,推进有机肥入田,一年累计可消纳沼液20万吨,实现种养配套、农牧结合的循环发展。
许珂 戴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