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寒冷冬夜,他倒在了巡查路上

——追忆桐庐县分水镇副镇级组织员余建民

  □本报记者 李军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父辈教给我的勤劳、勇敢、节俭、担当等精神,在30多年的工作和50多年的生活中,我一直把它们奉作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我内心的一种价值追求。”这是桐庐县分水镇副镇级组织员余建民2015年被评为桐庐县双十佳“担当有为好干部”时说的一番话,也是他一生工作、生活的写照。
  2018年2月2日晚上10点多,值班中的余建民驾车在208省道分水段巡查路过一个交叉路口时,不幸发生车祸,倒在了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
  1963年出生的余建民,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工作在乡镇一线。他心系群众,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忘我工作。30多年来,他留给当地老百姓的,总是在抗洪防台、森林防火、小流域治理、山塘水库除险加固、拆违等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的身影。
  2月6日,记者来到分水镇,走访了余建民同志生前的同事、服务过的村民以及他的家人等,通过他们的讲述,了解余建民同志生前的点点滴滴。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生命定格前,他还处理了件棘手事
  “余主席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和下属打交道很随和,但在工作中却一丝不苟,对自己的要求近乎严苛。走得太突然,太可惜了。”分水镇农办主任徐利萍和余建民相识10年,说起余建民的突然离世,徐利萍无限惋惜。
  因为在镇人大副主席的岗位上工作多年,在采访中,当地很多人习惯称余建民为“余主席”。徐利萍告诉记者,余建民2006年从桐庐县百江镇调到分水镇,职务从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换到了人大副主席,角色在变,但工作的热情和干劲一点没变。尤其是2012年分管农业工作以来,余建民和徐利萍就成了搭档。徐利萍说,正是在余建民的全力推动下,分水镇引进了全县第一台农用无人直升机,引导大路粮油生产功能区开展套种、套养,注册自己的大米品牌“横山翠谷”。大路粮油生产功能区2014年被评为省级示范园区。这其中,余建民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心血。
  2014年以来,为做好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余建民跑遍了全镇26个行政村、246个自然村的600多家养殖场,关停、拆除了593家无法整治或者整治不到位的养猪场,全镇保留下来的23家养猪场全部整治到位,整治工作任务占到桐庐全县四分之一以上。
  2015年7月17日晚上7点左右,该镇塘源村洪坑自然村发生每小时140毫米的强降雨,引发山体坍塌。余建民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20多名村干部和党员投入救灾,连续奋战三天三夜,直到农户家的地面冲洗干净,水毁道路修复完成。
  从2018年开始,分水镇外范村等偏远村开始推行火葬。2月2日,因为殡仪馆的车辆无法在当地一位死者家属期望的时辰到达,家属的思想开始有些动摇。当晚值班的余建民得知这一消息,立即主动协调,安抚家属情绪,对接殡仪车辆,终于在晚上8点多妥善解决了这一问题。类似这样的突发事件,甚至是一件十分棘手的事,在余建民的日常工作中并不少见,但谁也不曾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处理这样的事,他的生命定格在了两个小时之后。
他的心里,永远装着老百姓
“余主席真的太拼了!像他这么拼的干部不大有的!”跟记者谈起余建民,杭州冠华王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振明数度哽咽。
  作为桐庐县农业龙头企业,2017年,该公司因扩大生产需要,计划在分水镇东溪村建设二期厂房。此次征地共计65亩,涉及农户72户。作为农业分管领导和东溪村本土干部,余建民义不容辞地挑起了征地协调工作的重任。“一开始,很多农户并不是很配合。”江振明说,从去年8月底开始,余建民带领村干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白天没人就晚上上门,有的村民家也记不清去了几次了。“那些日子,他几乎每天都要到我公司来一趟,通报征地工作最新进展,交流一下其他相关工作。”江振明说,正是靠余建民的努力,征地工作终于在12月底前全部完成,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为人务实,心里永远装着老百姓。”这是分水镇东溪村党委书记林斌对余建民的评价。他告诉记者,平日里,余建民有事没事都会来村里转转,与村民们彼此间都很熟悉。“有的老百姓遇到困难,余建民总是主动伸出援手。他说话管用,大家都很信服他。”
  从1月25日开始,分水镇开始受到雨雪冰冻天气侵袭。“一连几天,余建民多次来到我们公司的蔬菜、水果等基地,反复叮嘱我们做好防灾的各项措施。”江振明说,正是在余建民的屡次“督促”下,基地的大棚又进行了支撑加固,“今年的雪虽然比较大,但我们基地的大棚一个也没有倒。我们很感谢他,可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想起余建民生前对公司的种种支持,江振明泪流满面。
他是个脾气好会体贴的人
  在余建民家里,记者见到了余建民的妻子林金凤。“这些年,老余工作都很忙,常常早上7点多出门,晚上深夜才到家。有时候遇到急事,他是一边穿衣服一边就往门外走。”
  在林金凤的脑海里,丈夫留给她最深刻的记忆就是一个“忙”字。家里的大事小事,很难指望上他,家里造房子、装修,这在农村几乎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但余建民几乎没帮上什么忙,都是林金凤一个人在忙里忙外。
  但“忙”不是余建民留给林金凤的全部。她告诉记者,其实余建民心里一直都很顾家。“一日三餐,但凡走得开,他总会陪我一起吃,平时对待家里大的、小的也都很和气,脾气好,会体贴人。”话没说几句,林金凤眼角又溢出了泪水。“父母结婚31年来,关系一直非常和谐,几乎没有吵过架。”余建民29岁的儿子余彬斌告诉记者,小时候父亲工作很忙,管他的时间很少,“几乎都是我妈在管我”。
  余彬斌说,父亲因为心脏不好,常年吃药,2012年还安装了心血管支架。“父亲晚上爱喝浓茶,一般要到12点以后才休息。他最爱看的电视节目是中央七套军事·农业频道的节目。”余彬斌说。
  “工作严谨认真、待人真诚宽容、为人正直善良,父亲的这些品德深深地影响到了我。”如今,在余彬斌心中,小时候对父亲的抱怨早已转化为了理解和钦佩。“父亲是我学习的榜样。”余彬斌一边揉着黑眼圈,一边低头抽泣道。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