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临安改革创新搞活土地承包经营权能

新版权证真的换来了“现钱”

  □本报记者 李曜清 通讯员 江宽
  本报讯 “我们家经确权后有土地3亩多,此前这3亩多地一直没精力种。现在凭着承包证拿地入股分红,坐在家里每年就可以拿到2000多元钱。”杭州市临安区天目山镇周云村村民王莹近段时间来逢人便要说说这件事。
  王莹说的“承包证”是指新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周云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据村支书胡立伟介绍,前些年村里不少土地因村民外出打工闲置。与此同时,村集体也几乎没有什么收入。
  2017年10月,村民陆续拿到新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后,由村集体牵头,300余户农户自愿将自己的800余亩闲置承包地统一委托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进行流转。目前,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已同临安区供销总社下属的一家经营主体签订为期十年的合作协议,由这家经营主体利用这些土地建设粮油生产基地。
  “我们和经营主体约定实行‘二次分红’,经营主体保证农户和村集体每年50万元以上的收益,第一年另加30万元的青苗补偿费。前五年,农户有每亩700元的保底收益,后五年则为800元。村集体以土地和水利等基础设施投入折算股本,和经营主体按照6:4的比例进行第二次分红。”胡立伟告诉记者。
  一本权证,不但激活了周云村的闲置土地,也让村民们获得了稳定的收益。与周云村不同的是,该区昌化镇九龙村部分村民则将权证直接一次性物化成了现金收益。
  九龙村有451户农户,经确权后有耕地面积1531亩。因为大部分承包地海拔高、地块零碎、经济效益不高等原因,加上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多,不少土地被闲置。2017年12月初,在当地政府支持和指导下,该村制定了《自愿退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操作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创新提出了承包方(农户)如将其部分或全部二轮承包到户的承包地自愿退还给发包方(村集体),原承包关系即行终止,村集体收回该农户的承包地,并给予一次性补偿。
  “我们严格按照有关法律和上级政策文件精神进行操作,只要权属关系合法、清晰,农户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在法律政策允许范围内申请办理承包地有偿退出手续。”九龙村村支书汪玉泉告诉记者,“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在收到农户自愿退出承包申请后,会对申请农户进行资格审查和综合评定,在确保基本生活保障的前提下,对适宜退出的按程序进行操作。村里对退出承包的农户实行一次性补偿,补偿标准为水田每亩4万- 5万元,旱地每亩1.8万- 2万元。”
  目前,该村共有54户农户向村里提出了退出承包的申请,涉及承包地81亩,经镇政府审核同意,报区农办备案后,已正式办理了退出手续。54户农户申请退出承包地户均2-3亩,总共拿到324万元的补偿,户均6万元。根据《办法》,退出承包地的农户保留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社员股东身份,不影响这部分农户继续享受集体资产收益分配。
  九龙村村民胡银海原先家里有6亩多承包地,这次他决定退出近一半的承包地。“家里就我和老伴,女儿外嫁,地没劳力种。这次3亩多地退出承包,拿到10来万元的补偿。”胡银海说。
  村民王国芳在临安城区经商多年,全家也早就搬到了城区。这次,他把他家户头下6亩多承包地中的3亩拿出来申请退出。他告诉记者,退出承包后,除了能拿到补偿外,也解决了土地闲置问题,自己在外面做生意也更安心了。
  作为全省12个整县推进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试点县(市、区)之一,临安区目前已颁发新版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近10万本,发放率近95%。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