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消费

别上当!“发热内衣”不会自发热

  凛冬已至,平常衣物无法抵御瑟瑟寒风,于是“发热内衣”横空出世,被一些商家封为“过冬神器”。然而,在受到追捧的同时,追问和质疑之声也随之而来。“发热内衣”究竟能不能发热?它的保暖效果真的有商家说的那么神奇?
  热销——“发热内衣”主打“高科技”
  在淘宝、京东、1号店等电商平台上以“发热内衣”为关键词搜索,产品信息多达几十页,甚至上百页。淘宝网上的一款“发热内衣”月销量高达5.6万多件。在线下,某品牌“发热内衣”因销售火爆而断货。
  这些“发热内衣”品牌众多、款式各异,面料更是五花八门。可以发现,不少品牌的“发热内衣”,其吊牌标示的主要成分为聚酯纤维、粘胶纤维、莫代尔纤维、腈纶、氨纶、锦纶等,此外,有些品牌的“发热内衣”还在吊牌中特别标出其所用的特殊材质,如“远红外纤维”“色拉姆”“依克丝”“Outlast材料”等,一些拗口的“高科技”名词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大多数“发热内衣”商家声称,他们的“发热内衣”里有一层“高科技”材料,可以“自己发热”,保暖效果是传统纯棉保暖内衣的好几倍。
  揭秘——“发热内衣”不能自发热
  然而,在北京服装学院副教授张天骄看来,商家宣称的“自己发热”概念完全不符合科学常识。“自发热这个概念是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一定需要有能量来源。”张天骄说。
  据了解,“发热内衣”概念源自日本。2000年左右,日本推出一种特殊纤维材料,它通过吸收人体散发的水分产生热量。这种纤维材料最早为登山队员所用,后来推广到普通消费领域。
  其实“发热内衣”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材质通过吸湿都可以发热。纤维吸湿发热机理是当纤维吸收水分时,纤维分子中的亲水基团与水分子结合,水分子的动能降低,同时转换为热能释放出来。通常吸湿发热性能与纤维回潮率有很大关系,纤维的回潮率大则吸湿发热性能好,回潮率小则吸湿发热性能差,比如羊毛、莫代尔纤维吸湿发热效果好,而普通腈纶、涤纶的吸湿发热效果较差。
  而远红外纤维的发热方式是先吸热再放热。张天骄表示,它吸收的能量有两种:一种是环境中的能量,比如阳光中的可见光、红外线、远红外线等;另一种能量是环境的热和人体自身的热。
  张天骄说:“相变材料比如Outlast材料,当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时候,这些材料会发生相变,就像冰融化成水,水凝结成冰一样。所以这是一种双向调温的材料。”但浙江理工大学材料与纺织学院教授胡国樑指出,材料发生相变范围比较窄,只有在相应的温度范围内,比如说冷到一定程度或者说热到一定程度时,相变材料才能起作用。
  提醒——保暖效果不如多添件衣服
  虽然“发热内衣”被商家冠以“过冬神器”的名号,但是消费者孙先生表示,他听朋友介绍这种内衣能自己发热,觉得挺新鲜,便花450元买了一套,穿上后感觉与其他保暖内衣没什么区别,并没有感觉它能自己散发热量,而且还不如普通保暖内衣透气。
  “‘发热内衣’和普通内衣的差别不会太大,有发热功能的实际上是里边的一些添加物,因为织物本身必须得是一般的纺织品纤维面料,纤维很细,加进去过多的功能材料很容易断,所以加进去的量很少。因为添加的量少,所以效果都不会特别明显。”张天骄说。
  胡国樑也不看好“发热内衣”的保暖效果,他说:“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发热内衣’基本是利用人体自身释放的热量,再返还给人体,最终达到保暖效果,其实还不如多穿一件衣服来得暖和。”
  据了解,如果添加了大量的发热纤维材料,那么内衣的价格就变得相当昂贵。例如美国太空总署为航天员设计的登月服装中就使用了大量的Outlast纤维,而市面上售卖的那些价格低廉的“发热内衣”,其实很少有发热纤维。 陆成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